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基于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激励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—章 导论第20-3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20-2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第23-2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1.5 技术路线第27-29页
    1.6 论文结构第29-32页
    1.7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2-34页
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34-78页
    2.1 高校教师绩效第3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高校教师绩效界定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高校教师绩效维度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高校教师绩效结构界定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高校教师绩效研究述评第47页
    2.2 高校教师激励第47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高校教师激励界定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高校教师激励相关理论基础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高校教师激励要素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高校教师的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高校教师激励研究述评第61-63页
    2.3 基于不同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绩效激励研究第63-7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征及群体特征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高校教师激励与绩效的关系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群体特征差异的高校教师绩效激励研究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基于教师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绩效激励研究述评第76-7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三章 理论模型的构建及研究假设第78-106页
    3.1 高校教师绩效激励理论模型构建第78-79页
    3.2 高校教师外在激励对绩效的影响第79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高校教师外在激励因素分析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高校教师外在激励对绩效影响及研究假设第83-92页
    3.3 高校教师内在激励对绩效的影响第9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高校教师内在激励因素分析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高校教师的内在激励对绩效影响及研究假设第96-10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104-106页
第四章 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第106-127页
    4.1 高校教师绩效标准量表的设计思路第106-108页
    4.2 高校教师绩效量表设计第108-114页
    4.3 高校激励量表问卷设计第114-120页
    4.4 高校绩效激励问卷数据收集第120-123页
    4.5 高校教师绩效均值分析第123-124页
    4.6 高校教师激励均值分析第124-126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126-127页
第五章 高校教师绩效表征模型研究第127-153页
    5.1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独立样本T检验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问卷条目总体相关度检验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129-132页
    5.2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132-136页
    5.3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36-141页
    5.4 收敛效度与判别效度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收敛效度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判别效度第143-144页
    5.5 高校教师绩效结构验证第144-145页
    5.6 基于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不同绩效维度表现分析第145-15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个人基本特征分析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职位特征分析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教育背景分析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学校背景第151-152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52-153页
第六章 高校教师激励结构表征模型研究第153-185页
    6.1 高校教师外在激励结构分析第153-1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独立样本T检验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问卷条目总体相关度检验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外在激励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外在激励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第157-1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外在激励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59-1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7 验证第164页
    6.2 高校教师内在激励结构分析第164-1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独立样本T检验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问卷条目总体相关度检验第165-1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内在激励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166-175页
    6.3 高校教师激励指数研究第175-178页
    6.4 基于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激励状况分析第178-18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个人基本特征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职位特征第180-18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教育背景第18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学校背景第182-183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83-185页
第七章 基于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绩效激励模型验证第185-212页
    7.1 高校教师的不同激励方式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第185-19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外在激励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第185-188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内在激励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第188-190页
    7.2 高校教师的不同激励方式对其科研学术绩效的影响第190-19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外在激励对科研学术绩效的影响分析第190-19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内在激励对科研学术绩效的影响分析第192-196页
    7.3 高校教师的不同激励方式对其社会服务绩效的影响第196-20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外在激励对社会服务绩效的影响分析第196-19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内在激励对其社会服务绩效的影响分析第197-201页
    7.4 群体特征在高校教师绩效激励中的调节作用分析第201-210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210-212页
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212-227页
    8.1 基本研究结论第212-216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外在激励的影响分析第214-215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内在激励的影响分析第215-216页
    8.2 结论分析第216-220页
    8.3 管理启示第220-225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强化对人才培养的考核激励,弱化对科研学术的考核激励第220-221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促进创新激励和晋升激励在科研学术中的导向作用第221-222页
        8.3.3 尊重和信任教师,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第222-223页
        8.3.4 加强制度设计,提高激励针对性与有效性第223-225页
    8.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25-227页
参考文献第227-251页
附录1:高校教师绩效激励开放式调查问卷第251-253页
附录2: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详细情况第253-254页
附录3:高校教师绩效激励调查问卷第254-257页
附录4:高校教师绩效激励多群组分析拟合参数明细表第257-261页
致谢第261-26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63页

论文共2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本体的云服务语义检索模型研究
下一篇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