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视野下的辅警管理规范化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0页 |
第2章 辅警的界定及作用 | 第10-15页 |
2.1 辅警的概念厘定 | 第10-11页 |
2.2 辅警的界定 | 第11-13页 |
2.2.1 现行辅警的类型 | 第11-12页 |
2.2.2 辅警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2.3 辅警的作用 | 第13-15页 |
2.3.1 辅警能够提升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能力 | 第13页 |
2.3.2 辅警具有社会志愿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| 第13页 |
2.3.3 辅警工作有利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| 第13-15页 |
第3章 辅警管理规范化的法学原理及经济学基础 | 第15-24页 |
3.1 辅警管理规范化的法学原理 | 第15-18页 |
3.1.1 辅警角色的法律定位 | 第15-16页 |
3.1.2 辅警职权的法律界定 | 第16-17页 |
3.1.3 辅警权利的法律保障 | 第17-18页 |
3.2 辅警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学基础 | 第18-24页 |
3.2.1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社会治安 | 第19-20页 |
3.2.2 警务私有化和警务社会化 | 第20-22页 |
3.2.3 政府服务外包的相对优势 | 第22-24页 |
第4章 警辅管理规范化的现状与困境 | 第24-32页 |
4.1 我国辅警管理规范化的发展现状 | 第24-27页 |
4.2 我国辅警管理规范化的现实困境 | 第27-32页 |
4.2.1 辅警职责权限不明确 | 第27-28页 |
4.2.2 辅警管理制度不健全 | 第28-30页 |
4.2.3 辅警待遇保障不到位 | 第30-32页 |
第5章 辅警管理规范化的路径分析 | 第32-44页 |
5.1 厘清辅警法律定位,强化法治建设 | 第32-36页 |
5.1.1 构建立体化的辅警法律制度 | 第32-34页 |
5.1.2 明确规范化的辅警职权职责 | 第34-36页 |
5.2 健全辅警招录制度,规范相关程序 | 第36-40页 |
5.2.1 明确岗位设置 | 第37页 |
5.2.2 规范管理部门 | 第37-38页 |
5.2.3 规范准入标准 | 第38页 |
5.2.4 规范招录程序 | 第38-39页 |
5.2.5 建立退出机制 | 第39-40页 |
5.3 拓宽辅警职业发展空间,强化培训考核 | 第40-42页 |
5.3.1 拓宽辅警职业发展空间 | 第40页 |
5.3.2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| 第40-41页 |
5.3.3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| 第41-42页 |
5.4 建立辅警经费保障机制,解决后顾之忧 | 第42-44页 |
5.4.1 落实必要的工作条件 | 第42页 |
5.4.2 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| 第42-43页 |
5.4.3 提高保险抚恤待遇 | 第43-44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