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隧道工程论文--隧道施工论文--施工方法论文

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顺序及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工程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隧道支护结构布置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小净距隧道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偏压隧道施工顺序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隧道初期支护参数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第二章 基于FLAC~(3D)的小净距隧道计算分析理论第18-31页
    2.1 隧道类型划分原则及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第18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深浅埋隧道划分原则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偏压隧道划分原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2.2 数值分析理论基础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FLAC~(3D)软件计算原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FLAC~(3D)软件本构模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围岩屈服准则第28-30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小净距隧道施工顺序数值模拟分析第31-50页
    3.1 小净距隧道主要施工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3.2 隧道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隧道施工方案的模拟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参数的选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模型网格的建立与划分第35页
    3.3 不同隧道净距下施工顺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地表岩体位移结果对比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隧道周边围岩位移结果对比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围岩应力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塑性区分布结果对比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3.4 不同偏压角度下施工顺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位移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应力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塑性区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3.5 隧道施工顺序及净距的确定第4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四章 不同初期支护参数下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50-6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0页
    4.2 隧道常用的支护方式及其作用机理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锚杆加固围岩机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喷射混凝土作用机理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钢支撑作用机理第51-52页
    4.3 不同初期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5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锚杆长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锚杆间距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喷射混凝土厚度对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60-6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五章 隧道初期支护参数优化分析第65-72页
    5.1 敏感性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敏感性分析简介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敏感性分析基本原理第65-66页
    5.2 支护参数优化敏感性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支护参数对围岩位移敏感性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支护参数对成本的敏感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5.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结论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结论第72-73页
    展望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附录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盾构隧道管片致裂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