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西昆体宋金元接受史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一、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第12-14页
    二、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4-30页
    三、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0-32页
第一章 北宋前期西昆体的接受第32-83页
    一、参加西昆唱和的诗人对西昆体的疏离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杨亿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刘筠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钱惟演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其它诗人第36-37页
    二、后期西昆派诗人对西昆体的疏离的原因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诗人际遇的不同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取法对象的变化和多样化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题材对诗风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三、西昆诗人门生对西昆体的接受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黄鉴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李遵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晏殊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谢绛(附:胡宿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二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王质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 其它第47-48页
    四、北宋前期的诗文革新派成员对西昆体的接受第48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姚铉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穆修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石介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欧阳修、梅尧臣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西昆体与禁体物语诗第58-60页
    五、北宋前期其他诗人对西昆体的肯定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田况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张方平第62页
    六、朝廷政令与西昆体接受的关系第62-7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祥符文禁”与西昆体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省题诗与西昆体第66-76页
    七、“西昆”一词含义在接受中的发展变化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从昆仑之称偏向秘阁之代称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从西昆体诗到李商隐诗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从西昆体诗到西昆体文第80-81页
    小结第81-83页
第二章 北宋中后期西昆体的接受第83-127页
    一、王安石对西昆体的接受第83-86页
    二、苏轼对西昆体的接受第86-90页
    三、黄庭坚对西昆体的接受(附:朱弁)第90-1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黄庭坚对西昆体的评价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用昆体工夫,而造老杜浑成之地”第92-1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“有昆体之变,而不袭其组织”第111-115页
    四、陆佃对西昆体的接受第115-117页
    五、北宋中后期其他诗人对西昆体的批判第117-1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黄庶(附:王得臣、魏泰)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刘放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蔡居厚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晁说之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叶梦得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张表臣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七) 《黄鲁直传赞》第125-126页
    小结第126-127页
第三章 南宋西昆体的接受第127-146页
    一、对西昆体的批判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张元斡(附:王十朋、喻良能、陈造)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陆游(附:吕中)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魏了翁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黄公绍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对西昆体风格的概括第132-134页
    二、对西昆体的肯定第13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周必大(附:袁说友)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朱熹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汪莘[附:韩淲)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冯去非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林希逸第138-139页
    三、刘克庄对西昆体的接受(附:葛立方、刘克逊、赵与虤)第139-1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首变诗格者,文公也”第139-1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对偶字面虽工,而佳句可录者殊少”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与西昆体有关史事的记载与考证第143-145页
    小结第145-146页
第四章 金元两代西昆体的接受第146-171页
    一、金代西昆体的接受第146-1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王若虚(附:刘从益)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李纯甫第148-149页
    二、方回对西昆体的接受第149-16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方回对西昆体的评价概况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方回对西昆体的诗学史定位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初步建立宋代西昆体诗史第153-15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方回对西昆体的艺术评价第159-166页
    三、元代其它诗人对西昆体的接受第166-16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刘埙第167-16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袁桷第168-169页
    小结第169-171页
结语第171-173页
致谢第173-174页
参考文献第174-18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86页

论文共1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学生大五人格特质、手机依赖、手机使用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大小柴胡汤“加减味”和郁金方“君臣佐使”的系统药理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