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·论文丛本框架 | 第12-14页 |
·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研究创新点 | 第14页 |
·研究难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| 第15-26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管理控制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旅游景区信息化 | 第16页 |
·管理控制信息化 | 第16页 |
·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| 第16-21页 |
·管理控制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国内外管理控制研究现状 | 第21-26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| 第21-24页 |
·国内研究基本情况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我国景区管理控制信息化发展以及示范景区介绍 | 第26-35页 |
·数字景区与旅游信息化 | 第26-27页 |
·数字景区 | 第26页 |
·旅游信息化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示范景区介绍 | 第28-33页 |
·九寨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| 第28-29页 |
·石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| 第29-31页 |
·河南云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| 第31-32页 |
·黄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| 第32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华山风景名胜区概况与管理控制信息化现状 | 第35-48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| 第35-37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35-36页 |
·发展概况 | 第36-37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结构 | 第37-44页 |
·职能管理控制体系 | 第37-40页 |
·流程管理控制体系 | 第40-43页 |
·制度管理控制体系 | 第43-44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现状 | 第44-45页 |
·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 | 第44页 |
·硬件设备配置情况 | 第44页 |
·系统软件使用情况 | 第44-45页 |
·网站建设以及数字华山战略实施 | 第45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目标 | 第45-48页 |
·景区资源管理 | 第45-46页 |
·游客安全管理 | 第46页 |
·景区安全管理 | 第46页 |
·景区综合管理目标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评价 | 第48-62页 |
·平衡计分卡 | 第48-49页 |
·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步骤 | 第49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| 第49-53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平衡计分卡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| 第52-53页 |
·管理控制信息化平衡计分卡权重的确定 | 第53-59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54-56页 |
·确定各因素权重 | 第56-59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游客数量控制 | 第60页 |
·员工培训 | 第60页 |
·事故灾害预报 | 第60-61页 |
·客户满意度 | 第61页 |
·资源监控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的优化策略 | 第62-67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的优化原则 | 第62-63页 |
·时效性和精确性 | 第62页 |
·目标性和灵活性 | 第62页 |
·一致性和优先性 | 第62页 |
·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| 第62-63页 |
·全面性 | 第63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的优化目标 | 第63页 |
·目标一体化 | 第63页 |
·合理利用资源 | 第63页 |
·控制信息化相关风险 | 第63页 |
·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控制信息化的优化策略 | 第63-67页 |
·组织结构的优化 | 第64页 |
·执行层面的优化 | 第64-65页 |
·相关制度的完善 | 第65-67页 |
结论与待研究问题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