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24页 |
1.1 蓝靛果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1.1 蓝靛果简介 | 第14页 |
1.1.2 蓝靛果营养成分分析 | 第14-15页 |
1.1.3 蓝靛果价值 | 第15-16页 |
1.2 多酚组分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1.2.1 多酚组分的性质和分类 | 第16页 |
1.2.2 多酚组分的生物活性 | 第16-18页 |
1.2.3 多酚组分的提取方法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2.4 多酚组分的纯化技术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2.5 多酚组分的稳定性研究 | 第21页 |
1.2.6 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2页 |
1.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蓝靛果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| 第24-37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1.1 试验原料 | 第24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1.3 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2.1 蓝靛果多酚提取工艺流程 | 第25页 |
2.2.2 多酚含量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2.2.3 多酚含量的计算 | 第26页 |
2.2.4 蓝靛果多酚提取工艺优化 | 第26页 |
2.2.5 蓝靛果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6页 |
2.4.1 超声波辅助提取蓝靛果多酚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| 第28-30页 |
2.4.2 超声波辅助提取蓝靛果多酚的响应而优化试验结果 | 第30-34页 |
2.4.3 蓝靛果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| 第34-36页 |
2.4.4 蓝靛果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XAD-7型大孔树脂纯化蓝靛果多酚工艺研究 | 第37-50页 |
3.1 材料与仪器 | 第37-38页 |
3.1.1 试验原料 | 第37页 |
3.1.2 试验试剂 | 第37-38页 |
3.1.3 主要仪器 | 第38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38-42页 |
3.2.1 蓝靛果多酚纯度的测定 | 第38页 |
3.2.2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| 第38-39页 |
3.2.3 大孔树脂的筛选 | 第39页 |
3.2.4 绘制XAD-7型树脂静态吸附—解吸曲线 | 第39-40页 |
3.2.5 吸附等温线测定 | 第40页 |
3.2.6 XAD-7型树脂静态吸附-解吸试验 | 第40-41页 |
3.2.7 XAD-7型树脂动态吸附-解吸试验 | 第41-42页 |
3.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42页 |
3.4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9页 |
3.4.1 大孔树脂的筛选 | 第42-43页 |
3.4.2 绘制XAD-7型树脂静态吸附—解吸曲线 | 第43-44页 |
3.4.3 吸附等温线测定 | 第44-45页 |
3.4.4 XAD-7型树脂静态吸附-解吸试验 | 第45-47页 |
3.4.5 XAD-7型树脂动态吸附-解吸试验 | 第47-49页 |
3.4.6 蓝靛果多酚纯度测定 | 第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蓝靛果多酚稳定性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| 第50-63页 |
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50-51页 |
4.1.1 试验原料 | 第50页 |
4.1.2 试验试剂 | 第50-51页 |
4.1.3 主要仪器 | 第51页 |
4.2 试验方法 | 第51-53页 |
4.2.1 蓝靛果多酚稳定性的考察 | 第51-53页 |
4.2.2 蓝靛果多酚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| 第53页 |
4.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53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61页 |
4.4.1 蓝靛果多酚稳定性的研究 | 第53-58页 |
4.4.2 蓝靛果多酚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| 第58-6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3-66页 |
5.1 结论 | 第63-64页 |
5.2 讨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