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融诗文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绪言 | 第12-24页 |
第一章 王融的家世、生平、思想与交游 | 第24-49页 |
第一节 王融家世考 | 第24-31页 |
一 琅琊王氏的宗系传承与人格风度 | 第24-28页 |
二 家族传承对王融个性及人生选择的影响 | 第28-31页 |
第二节 王融生平事迹考察 | 第31-37页 |
一 官职的升迁与调动 | 第32-35页 |
二 王融的家国观念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王融的思想 | 第37-41页 |
一 政治思想 | 第37-40页 |
二 文学思想 | 第40-41页 |
第四节 王融交游考察 | 第41-49页 |
一 与皇室成员的交游 | 第42-44页 |
二 与文人墨客的交游 | 第44-48页 |
三 与名士名僧的交游 | 第48-49页 |
第二章 王融诗歌研究 | 第49-85页 |
第一节 王融诗歌的思想内容 | 第49-73页 |
一 山水景物诗 | 第49-52页 |
二 奉和赠答诗 | 第52-57页 |
三 咏物游戏诗 | 第57-60页 |
四 歌功颂德诗 | 第60-64页 |
五 佛道游仙诗 | 第64-69页 |
六 思妇离愁诗 | 第69-73页 |
第二节 王融诗歌的艺术特色 | 第73-85页 |
一 风格 | 第73-77页 |
二 结构 | 第77-80页 |
三 声律 | 第80-85页 |
第三章 王融骈文研究 | 第85-119页 |
第一节 王融骈文的思想内容 | 第85-106页 |
一 仕进政途 | 第85-91页 |
二 奉制颂德 | 第91-93页 |
三 领命代作 | 第93-97页 |
四 阐发佛理 | 第97-99页 |
五 哀婉感伤 | 第99-102页 |
六 受恩答谢 | 第102-104页 |
七 咏物抒怀 | 第104-106页 |
第二节 王融骈文的艺术特色 | 第106-119页 |
一 句式 | 第106-109页 |
二 气势 | 第109-114页 |
三 用典 | 第114-119页 |
第四章 王融诗文的影响及评价 | 第119-132页 |
第一节 王融诗歌对永明体及律诗发展的影响 | 第119-123页 |
第二节 王融骈文在南朝骈文史上的地位 | 第123-127页 |
第三节 后世对王融诗文的评价 | 第127-132页 |
结语 | 第132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39页 |
致谢 | 第139-14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