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《西游记》“八十一难”的叙事模式与宗教意味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论文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二、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“八十一难”的溯源 | 第14-27页 |
第一节 取经故事与“八十一难”溯源 | 第14-18页 |
一、(后晋)刘昀《旧唐书》 | 第14-16页 |
二、(唐)玄奘、辩机《大唐西域记》 | 第16-17页 |
三、(唐)慧立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佛教文化与“八十一难” | 第18-21页 |
一、故事题材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| 第18-19页 |
二、人物形象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| 第19-20页 |
三、细节论述与佛经故事的渊源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“八十一难”故事的演化过程 | 第21-25页 |
一、杨景贤《西游记》杂剧 | 第22页 |
二、元·无名氏《西游记》平话 | 第22-23页 |
三、元·无名氏《销释真空宝卷》 | 第23-24页 |
四、杨志和《西游记》小说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 其他渊源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“八十一难”的界定与分类 | 第27-38页 |
第一节“八十一难”的界定及故事类型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“八十一难”的模式及特征 | 第30-38页 |
一、“八十一难”的设置者 | 第31-34页 |
二、“八十一难”的起因 | 第34-36页 |
三、“八十一难”的解救者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“八十一难”的叙事 | 第38-49页 |
第一节 程式化 | 第38-42页 |
一、叙事线索 | 第39-40页 |
二、叙事动力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神异化 | 第42-45页 |
一、斗法情节 | 第42-43页 |
二、考验情节 | 第43-44页 |
三、谪世情节 | 第44页 |
四、三界情节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小说笔法 | 第45-49页 |
一、“犯而不犯”笔法 | 第45-46页 |
二、弄引法 | 第46-47页 |
三、双峰对峙法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“八十一难”的宗教意味 | 第49-56页 |
第一节 以佛教文化为价值追求 | 第49-51页 |
第二节 以道教文化为支脉 | 第51-53页 |
第三节 以儒教思想为支撑 | 第53-56页 |
余论:对传统宗教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| 第56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