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1.2 干法后处理技术 | 第13-16页 |
| 1.2.1 概述 | 第13-14页 |
| 1.2.2 乏燃料中的裂变产物分析 | 第14-16页 |
| 1.3 不同电极熔盐电解 | 第16-20页 |
| 1.3.1 液态电极 | 第16-17页 |
| 1.3.2 固态电极 | 第17-20页 |
| 1.4 论文研究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1.4.1 选题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22-28页 |
| 2.1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22-24页 |
| 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2-23页 |
| 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| 2.1.3 实验装置 | 第23-24页 |
| 2.2 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2.2.1 三电极体系 | 第24-25页 |
| 2.2.2 熔盐体系 | 第25页 |
| 2.3 电化学测试的方法 | 第25页 |
| 2.4 样品表征与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2.4.1 X射线衍射仪(XRD) | 第25-26页 |
| 2.4.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EM-EDS) | 第26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| 第3章 Tb(Ⅲ)在液态B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Tb-Bi合金的制备 | 第28-46页 |
| 3.1 引言 | 第28页 |
| 3.2 Tb(Ⅲ)和Bi(Ⅲ)在惰性W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28-34页 |
| 3.2.1 Tb(Ⅲ)在W电极的循环伏安 | 第28-29页 |
| 3.2.2 Tb(Ⅲ)在W电极的方波伏安 | 第29-31页 |
| 3.2.3 Tb(Ⅲ)在W电极的开路计时电位 | 第31页 |
| 3.2.4 Bi(Ⅲ)在惰性W电极上的循环伏安 | 第31-33页 |
| 3.2.5 Bi(Ⅲ)在W电极的方波伏安 | 第33-34页 |
| 3.3 Tb(Ⅲ)在液态B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34-36页 |
| 3.3.1 循环伏安法 | 第34-35页 |
| 3.3.2 Tb(Ⅲ)/Tb(0)反应可逆性的判断 | 第35-36页 |
| 3.4 Tb(Ⅲ)离子在Bi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| 第36-38页 |
| 3.4.1 Tb(Ⅲ)在Bi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 | 第36-37页 |
| 3.4.2 Tb(Ⅲ)在Bi膜电极上的方波伏安 | 第37-38页 |
| 3.4.3 Tb(Ⅲ)在Bi膜电极上的计时电位 | 第38页 |
| 3.5 Tb-Bi金属间化合物热力学数据的计算 | 第38-42页 |
| 3.6 合金的制备及表征 | 第42-43页 |
| 3.7 本章小结 | 第43-46页 |
| 第4章 Tb(Ⅲ)在Cu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Cu-Tb合金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| 第46-56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6页 |
| 4.2 Tb(Ⅲ)在活性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46-53页 |
| 4.2.1 Tb(Ⅲ)在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 | 第46-47页 |
| 4.2.2 Tb (Ⅲ)在铜电极上的方波伏安 | 第47-48页 |
| 4.2.3 Tb(Ⅲ)在铜电极上的计时电位 | 第48-49页 |
| 4.2.4 开路计时电位法测定对Cu-Tb热力学性质 | 第49-53页 |
| 4.2.5 不同方法求得欠电位值 | 第53页 |
| 4.3 恒电流电解制备Cu-Tb合金及其样品的表征 | 第53-55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5章 NaCl-KCl-Tb_4O_7熔盐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制备Al-Tb合金 | 第56-64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6页 |
| 5.2 NaCl-KCl-AlF_3-Tb_4O_7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| 第56-61页 |
| 5.2.1 Tb_4O_7在NaCl-KCl-AlF_3熔盐体系AlF_3的氟化过程的研究 | 第56-57页 |
| 5.2.2 Tb(Ⅲ)在铝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57-61页 |
| 5.3 合金的制备及表征 | 第61-63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6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