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人口、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| 第8页 |
·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,环境的健康稳定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旋律 | 第8-9页 |
·对兰西地区极具特色的PREE系统的研究是促进我国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需要 | 第9页 |
·研究思路、创新与技术路线 | 第9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| 第18-23页 |
·PREE系统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对PREE系统的定义 | 第18页 |
·PREE系统的特征及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城市与PREE系统协同发展的理论创新 | 第19-23页 |
·自适应的恢复力 | 第19-21页 |
·扰沌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城镇区域发展现状与态势 | 第23-35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区域发展流变 | 第23-31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区域范围界定 | 第23页 |
·分时间段的城市格局在区域空间上的对应 | 第23-31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发展现状 | 第31-34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群现状 | 第31-32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现状规模等级 | 第32-34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发展态势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兰西地区区域PREE系统 | 第35-85页 |
·兰西地区区域PREE系统现状 | 第35-48页 |
·西宁市PREE系统现状 | 第35-38页 |
·兰州市PREE系统现状 | 第38-41页 |
·白银市PREE系统现状 | 第41-46页 |
·临夏州PREE系统现状 | 第46-48页 |
·兰西地区PREE协调发展状况研究 | 第48-85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48-50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50-53页 |
·兰西地区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| 第53-64页 |
·兰西地区PREE系统协调度测算与分析评价 | 第64-85页 |
第五章 城镇发展与PREE的关联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 | 第85-97页 |
·城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85-91页 |
·城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选取 | 第86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发展水平分析 | 第86-91页 |
·以城镇区域与PREE各为整体的关联分析 | 第91-94页 |
·四个城镇与区域PREE系统对比分析 | 第91-93页 |
·影响城镇发展的PREE系统因素 | 第93-94页 |
·城镇发展反馈PREE系统的因素 | 第94页 |
·兰西地区城镇区域与PREE整体动态演化过程分析 | 第94-97页 |
·低水平协调演化阶段 | 第94-95页 |
·波动演化阶段 | 第95-96页 |
·波动后协调阶段 | 第96-97页 |
第六章 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 | 第97-102页 |
·最小二乘法原理 | 第97-98页 |
·拟合PREE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 | 第98-100页 |
·兰州拟合情况 | 第98-99页 |
·西宁拟合情况 | 第99页 |
·白银拟合情况 | 第99-100页 |
·临夏拟合情况 | 第100页 |
·动态预测模型 | 第100-102页 |
·动态预测模型表示 | 第100-101页 |
·动态预测模型意义 | 第101-102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2-106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02-104页 |
·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0页 |
附表 | 第110-14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40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