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| 第11-12页 |
1.2 多孔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发展动态 | 第14-15页 |
1.3 多孔混凝土强度特点与破坏机理 | 第15-18页 |
1.3.0 多孔混凝土强度特点 | 第15页 |
1.3.1 多孔混凝土破坏机理 | 第15-17页 |
1.3.2 多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破坏的异同点 | 第17-18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1.4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与多孔混凝土试验方法 | 第21-31页 |
2.1 原材料性能 | 第21-23页 |
2.1.1 水泥 | 第21-22页 |
2.1.2 粗骨料 | 第22页 |
2.1.3 细骨料 | 第22页 |
2.1.4 减水剂与减水剂作用机理 | 第22-23页 |
2.1.6 拌合水 | 第23页 |
2.2 多孔混凝土制备工艺 | 第23-27页 |
2.2.1 多孔混凝土搅拌工艺 | 第24-25页 |
2.2.2 多孔混凝土的成型工艺 | 第25-27页 |
2.2.3 多孔混凝土养护工艺 | 第27页 |
2.3 多孔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3.1 孔隙率测试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.2 透水系数测试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3.3 碱度值测试方法 | 第29页 |
2.3.4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3.5 抗飞散性能试验方法 | 第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与参数优选 | 第31-45页 |
3.1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 | 第31-34页 |
3.1.1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殊性 | 第31-32页 |
3.1.2 多孔混凝土配合参数确定 | 第32页 |
3.1.3 体积法配合比具体设计步骤 | 第32-34页 |
3.2 正交试验优选配合比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2.1 正交设计方法简介 | 第34-35页 |
3.2.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3 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| 第36-44页 |
3.3.1 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3.2 孔隙率和渗水系数结果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3.3 正交优选结果及其验证 | 第42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多孔混凝土的骨架结构组成与性能研究 | 第45-71页 |
4.1 多孔混凝土骨架结构堆积理论 | 第45-47页 |
4.2 单粒径级配骨架结构 | 第47-49页 |
4.3 含砂骨架结构多孔混凝土 | 第49-52页 |
4.3.1 砂率对单粒径级配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3.2 砂率对单粒级多孔混凝土渗水能力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4 间断级配骨架结构 | 第52-66页 |
4.4.1 间断级配骨料堆积状态研究 | 第53-56页 |
4.4.2 间断级配骨架结构力学性能 | 第56-60页 |
4.4.3 间断级配骨架结构透水性能 | 第60-66页 |
4.5 多孔混凝土平面孔隙率统计与分析 | 第66-69页 |
4.5.1 多孔混凝土平面图像处理技术 | 第66-67页 |
4.5.2 多孔混凝土二维平面图像孔结构分析 | 第67-6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五章 多孔混凝土功能性研究 | 第71-82页 |
5.1 多孔混凝土碱度性能 | 第71-74页 |
5.1.1 孔隙内碱性环境分析 | 第71-72页 |
5.1.2 不同级配的多孔混凝土降碱结果分析 | 第72-74页 |
5.2 多孔混凝土抗飞散性能 | 第74-81页 |
5.2.1 单粒径骨架结构飞散性能 | 第74-77页 |
5.2.2 含砂单粒径骨架结构飞散性能 | 第77-78页 |
5.2.3 间断级配骨架结构飞散性能 | 第78-8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多孔混凝土工程应用 | 第82-87页 |
6.1 公路工程 | 第82-84页 |
6.2 护坡工程与树池应用 | 第84-87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87-88页 |
7.2 展望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