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典型倒塌事件及其影响 | 第13-16页 |
1.2.1 英国Ronan Point公寓倒塌事件 | 第13-14页 |
1.2.2 美国Alfred P.Murrah联邦大楼倒塌事件 | 第14页 |
1.2.3 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倒塌事件 | 第14-15页 |
1.2.4 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倒塌事件 | 第15-16页 |
1.3 连续性倒塌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4.1 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.2 各国规范 | 第18-21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、目的及流程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规范中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1 现有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1.1 概念设计 | 第23页 |
2.1.2 拉结强度设计 | 第23页 |
2.1.3 拆除构件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1.4 关键构件设计 | 第24页 |
2.2 现有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2.1 线性静力分析 | 第24页 |
2.2.2 线性动力分析 | 第24页 |
2.2.3 非线性静力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.4 非线性动力分析 | 第25页 |
2.3 本文采用分析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3.1 分析方法及流程 | 第25页 |
2.3.2 荷载组合 | 第25-26页 |
2.3.3 拆除构件 | 第26页 |
2.3.4 连续性倒塌判断准则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有限元建模 | 第28-36页 |
3.1 LS-DYNA软件及显式积分算法 | 第28-29页 |
3.1.1 LS-DYNA软件 | 第28页 |
3.1.2 显式积分算法理论 | 第28-29页 |
3.2 纤维模型简介 | 第29-31页 |
3.2.1 基本假设 | 第30页 |
3.2.2 基本公式 | 第30-31页 |
3.3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1-35页 |
3.3.1 有限元单元 | 第31-32页 |
3.3.2 材料本构模型 | 第32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大跨混凝土框架结构拆柱后剩余结构动力响应 | 第36-65页 |
4.1 典型站房结构选取 | 第36-37页 |
4.1.1 典型主站房结构特点 | 第36页 |
4.1.2 工程概况 | 第36-37页 |
4.1.3 边界条件与模型简化 | 第37页 |
4.2 拆柱后剩余结构动力响应 | 第37-64页 |
4.2.1 拆柱节点竖向位移 | 第38-44页 |
4.2.2 柱中轴力分析 | 第44-56页 |
4.2.3 梁端弯矩分析 | 第56-6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5章 大跨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机制分析 | 第65-72页 |
5.1 单柱失效 | 第66-67页 |
5.1.1 角柱失效 | 第66页 |
5.1.2 中柱失效 | 第66-67页 |
5.2 双柱失效 | 第67-68页 |
5.2.1 角柱失效 | 第67-68页 |
5.2.2 中柱失效 | 第68页 |
5.3 三柱失效 | 第68-70页 |
5.3.1 角柱失效 | 第69页 |
5.3.2 中柱失效 | 第69-70页 |
5.4 基于大跨框架结构倒塌机制规范拉结力法设计适用性分析 | 第70-71页 |
5.4.1 规范要求 | 第70-71页 |
5.4.2 规范中拉结力公式适用性分析 | 第7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全文总结 | 第72-73页 |
研究展望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