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域配电网规划方案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县域配电网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配电网规划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3.1 配电网规划工作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3 评价理论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| 第14-16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6-18页 |
2 县域配电网规划特点和内容 | 第18-22页 |
2.1 县域配电网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2.2 配电网规划基本流程 | 第19-20页 |
2.3 配电网规划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| 第22-41页 |
3.1 单一经济指标评价方法 | 第22-24页 |
3.1.1 建设费用 | 第22-23页 |
3.1.2 维护费用 | 第23页 |
3.1.3 折旧费用 | 第23页 |
3.1.4 损耗费用 | 第23-24页 |
3.2 综合评价方法 | 第24-30页 |
3.2.1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| 第24-25页 |
3.2.2 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体系 | 第25-26页 |
3.2.3 技术性指标 | 第26-28页 |
3.2.4 可靠性指标 | 第28页 |
3.2.5 经济性指标 | 第28-29页 |
3.2.6 协调性指标 | 第29-30页 |
3.3 基于PSASP的指标计算 | 第30-31页 |
3.3.1 PSASP工具介绍 | 第30页 |
3.3.2 PSASP程序的应用 | 第30-31页 |
3.4 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体系权重值的求取 | 第31-40页 |
3.4.1 层次分析法 | 第32-34页 |
3.4.2 熵权法 | 第34-35页 |
3.4.3 权重计算实例 | 第35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4 县域配电网规划方案研究 | 第41-53页 |
4.1 封丘县基本情况及负荷预测 | 第41-45页 |
4.1.1 封丘县经济发展概况 | 第41页 |
4.1.2 供电区电网概况 | 第41-45页 |
4.1.3 封丘县供电区负荷预测 | 第45页 |
4.2 封丘县配电网规划可行方案研究 | 第45-49页 |
4.2.1 具体参数选择 | 第45-47页 |
4.2.2 方案一 | 第47-48页 |
4.2.3 方案二 | 第48-49页 |
4.2.4 方案三 | 第49页 |
4.3 各规划方案相关电气计算 | 第49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5 封丘县供电区规划方案评价 | 第53-67页 |
5.1 单一经济指标评价 | 第53-57页 |
5.1.1 建设投资估算 | 第53-54页 |
5.1.2 损耗费用 | 第54-55页 |
5.1.3 折旧费用 | 第55-56页 |
5.1.4 维护费用 | 第56页 |
5.1.5 总体费用比较 | 第56-57页 |
5.2 灰色关联度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| 第57-61页 |
5.2.1 灰色关联度相关理论 | 第57-59页 |
5.2.2 算例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3 TOPSIS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| 第61-64页 |
5.3.1 TOPSIS相关理论 | 第61-62页 |
5.3.2 算例分析 | 第62-64页 |
5.4 各评价结果分析及对比 | 第64-6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结论 | 第67-68页 |
6.2 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