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CH63加工中心回转工作台结构设计及精度优化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1.3.1 回转工作台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.2 回转工作台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3 装配精度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MCH63回转工作台结构及油路设计 | 第16-28页 |
2.1 设计要求及性能参数 | 第16页 |
2.1.1 设计要求 | 第16页 |
2.1.2 主要技术参数指标 | 第16页 |
2.2 回转工作台的总体及传动结构设计 | 第16-19页 |
2.2.1 回转工作台总体结构设计 | 第16-17页 |
2.2.2 端齿盘式回转工作台的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2.3 转台传动机构 | 第18-19页 |
2.3 伺服系统设计 | 第19-21页 |
2.3.1 转动惯量计算 | 第19-20页 |
2.3.2 电机转矩校核 | 第20-21页 |
2.4 回转工作台的油路设计与流体仿真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4.1 回转工作台油路设计 | 第21-22页 |
2.4.2 油路有限元流体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3 回转工作台有限元模态及谐响应分析 | 第28-35页 |
3.1 回转工作台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0页 |
3.1.1 回转工作台三维CAD模型的建立 | 第28页 |
3.1.2 材料属性的设置 | 第28-29页 |
3.1.3 网格划分 | 第29页 |
3.1.4 结合面处理 | 第29-30页 |
3.2 回转台模态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回转台谐响应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.1 激振点的选择 | 第32页 |
3.3.2 X、Y、Z向激振时工作台的响应 | 第32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4 回转工作台模态试验与结构参数优化 | 第35-46页 |
4.1 模态试验设备 | 第35-36页 |
4.1.1 激振系统的选择 | 第35页 |
4.1.2 拾振系统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4.1.3 信号处理和采集系统 | 第36页 |
4.1.4 信号分析软件 | 第36页 |
4.2 回转台模态试验 | 第36-38页 |
4.2.1 激振点和测试点的布置 | 第36-37页 |
4.2.2 测试参数设置 | 第37页 |
4.2.3 锤击试验模态测试 | 第37-38页 |
4.3 参数识别和模态验证 | 第38-43页 |
4.3.1 参数识别 | 第38-41页 |
4.3.2 试验模态与有限元分析模态的对比 | 第41-43页 |
4.4 转台结构参数优化 | 第43-45页 |
4.4.1 优化参数选择 | 第43-44页 |
4.4.2 灵敏度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.3 结构参数优化模型 | 第4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回转工作台装配精度分析 | 第46-61页 |
5.1 基于多自由度偏差的几何误差模型 | 第46-49页 |
5.1.1 几何误差分布模型 | 第46-47页 |
5.1.2 特征偏差分布模型 | 第47-49页 |
5.2 回转台装配几何误差传递模型 | 第49-51页 |
5.2.1 回转台的拓扑结构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2.2 装配误差变换矩阵 | 第50-51页 |
5.3 装配精度可靠度与公差间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5.3.1 可靠度数学模型 | 第51页 |
5.3.2 可靠度计算方法 | 第51-52页 |
5.4 公差多目标优化模型 | 第52-53页 |
5.4.1 公差-成本数学模型 | 第52页 |
5.4.2 公差优化模型 | 第52-53页 |
5.5 回转台装配优化分配实例 | 第53-60页 |
5.5.1 回转台的装配精度可靠度状态函数 | 第54-55页 |
5.5.2 回转台几何偏差分布参数 | 第55-56页 |
5.5.3 回转台装配可靠度计算 | 第56-58页 |
5.5.4 回转台装配公差优化模型 | 第58-6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1页 |
6.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附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