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治理下的跨国城市网络研究--以城市气候领袖群(C40)为例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.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3 文章结构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不足 | 第18-20页 |
2. 跨国城市网络的基本概念 | 第20-27页 |
2.1 跨国城市网络的概念厘定 | 第20-23页 |
2.1.1 跨国城市网络中的“跨国” | 第20-21页 |
2.1.2 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城市行为体 | 第21页 |
2.1.3 跨国城市网络中的“网络” | 第21-22页 |
2.1.4 跨国城市网络的定义和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2 跨国城市网络的相关理论 | 第23-27页 |
2.2.1 世界城市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2 多层治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3 政策网络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2.4 认知共同体理论 | 第26页 |
2.2.5 相关理论简评 | 第26-27页 |
3. 跨国城市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 | 第27-38页 |
3.1 跨国城市网络兴起的背景 | 第27-29页 |
3.1.1 全球治理的“在地化” | 第27-28页 |
3.1.2 城市作为国际行为体的崛起 | 第28-29页 |
3.2 跨国城市网络的发展历程 | 第29-33页 |
3.2.1 跨国城市组织的萌芽期 | 第29-31页 |
3.2.2 跨国城市网络的“爆发式”增长 | 第31-32页 |
3.2.3 议题分布:可持续发展 | 第32-33页 |
3.3 跨国城市网络的运行机制 | 第33-38页 |
3.3.1 跨国城市网络的组织架构 | 第34页 |
3.3.2 跨国城市网络的内部运行 | 第34-36页 |
3.3.3 跨国城市网络的外部运行 | 第36-38页 |
4. 跨国城市网络的典型案例:C40 | 第38-47页 |
4.1 跨国城市气候网络兴起背景 | 第38-40页 |
4.1.1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议题 | 第38页 |
4.1.2 国家集体行动困境 | 第38-39页 |
4.1.3 跨国城市气候网络兴起 | 第39-40页 |
4.2 城市气候领导群(C40) | 第40-45页 |
4.2.1 发展历程 | 第40-41页 |
4.2.2 组织架构 | 第41-42页 |
4.2.3 C40的主要实践 | 第42-45页 |
4.3 C40在全球气候治理当中的作用 | 第45-47页 |
4.3.1 搭建平台推动城市领导作用发挥 | 第45-46页 |
4.3.2 推动气候治理技术和规范创新 | 第46页 |
4.3.3 利用杠杆作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| 第46-47页 |
5 跨国城市网络的角色和功能探析 | 第47-54页 |
5.1 跨国城市网络的角色探析 | 第47-50页 |
5.1.1 在全球多层治理结构中城市层次的构建者 | 第47-48页 |
5.1.2 跨国城市网络和国家行为体的比较 | 第48-49页 |
5.1.3 跨国城市网络与其他行为主体的比较 | 第49-50页 |
5.2 跨国城市网络的功能探析 | 第50-54页 |
5.2.1 全球治理的创新驱动者 | 第50-51页 |
5.2.2 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杠杆作用 | 第51-52页 |
5.2.3 全球治理中的规范扩散者 | 第52-53页 |
5.2.4 全球治理的实践者 | 第53-54页 |
6 跨国城市网络的缺陷和对策 | 第54-59页 |
6.1 跨国城市网络的运行机制的不足及其建议 | 第54页 |
6.2 跨国城市网络治理范围的缺陷及其应对 | 第54-55页 |
6.3 跨国城市网络的南北差异和对策 | 第55-59页 |
小结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