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4页 |
0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0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0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0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0.2.1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0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0.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1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案例介绍 | 第14-20页 |
1.1 案例参与方介绍 | 第14-16页 |
1.1.1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| 第14-15页 |
1.1.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| 第15页 |
1.1.3 山西古冶实业(集团)有限公司 | 第15-16页 |
1.2 案例概述 | 第16-20页 |
1.2.1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的成立 | 第16-18页 |
1.2.2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的特点 | 第18页 |
1.2.3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违约的过程 | 第18-20页 |
2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风险分析 | 第20-32页 |
2.1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| 第20-21页 |
2.2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违约所暴露的风险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2.1 信用风险 | 第21-22页 |
2.2.2 市场风险 | 第22-24页 |
2.2.3 法律风险 | 第24-25页 |
2.2.4 声誉风险 | 第25-26页 |
2.2.5 管理风险 | 第26页 |
2.3 中信古冶信托产品案例中引发风险的因素分析 | 第26-32页 |
2.3.1 尽职调查不到位 | 第26-27页 |
2.3.2 银信合作模式不规范 | 第27-28页 |
2.3.3 “银强信弱”的“通道业务”属性导致权责边界不明晰 | 第28-29页 |
2.3.4 信托产品风控措施不完善 | 第29-30页 |
2.3.5 刚性兑付 | 第30-32页 |
3 案例启示和建议 | 第32-37页 |
3.1 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| 第32-33页 |
3.1.1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,创新风险管理体系 | 第32页 |
3.1.2 完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相关制度建设 | 第32-33页 |
3.1.3 强化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相关从业人员的合规理念 | 第33页 |
3.2 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| 第33-34页 |
3.2.1 做好全面有效的尽职调查 | 第33-34页 |
3.2.2 团队协作,分散和化解风险 | 第34页 |
3.2.3 创新银信合作业务模式 | 第34页 |
3.3 监管机构在银信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| 第34-35页 |
3.3.1 完善风险识别系统,培养专业人才 | 第34-35页 |
3.3.2 创新监管模式,建立信托市场化退出机制 | 第35页 |
3.4 融资企业的应对措施 | 第35-36页 |
3.5 投资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