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偶氮苯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| 第10-11页 |
1.2 偶氮苯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特性 | 第11页 |
1.3 偶氮苯化合物光致变色的机理 | 第11-13页 |
1.4 影响偶氮苯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因素 | 第13-15页 |
1.5 偶氮苯类化合物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| 第15-17页 |
1.5.1 偶氮苯类化合物在液晶方面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5.2 光取向材料方面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6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和识别原理 | 第22-32页 |
2.1 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| 第22页 |
2.2 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3 荧光分子探针的识别原理 | 第23-29页 |
2.3.1 光诱导电子转移(PET)机理 | 第24-26页 |
2.3.2 分子内电荷转移(ICT)机理 | 第26页 |
2.3.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RET)机理 | 第26-27页 |
2.3.4 聚集诱导荧光探针 | 第27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基于偶氮苯衍生物AOB-t8的双光子异构化及动力学研究 | 第32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32-3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3-34页 |
3.2.1 实验材料和样品的合成 | 第33页 |
3.2.2 表征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0页 |
3.3.1 trans-AOB-t8的光物理特性 | 第34-35页 |
3.3.2 双光子诱导trans-AOB-t8的异构化 | 第35-37页 |
3.3.3 trans-AOB-t8的双光子吸收系数 | 第37-38页 |
3.3.4 双光子诱导过程中trans-AOB-t8的动力学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4 总结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偶氮苯衍生物AOB-t8铁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分子特性的研究 | 第44-62页 |
4.1 引言 | 第44-4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5-46页 |
4.2.1 实验药品 | 第45页 |
4.2.2 样品的制备 | 第45页 |
4.2.3 表征方法 | 第45-4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6页 |
4.3.1 trans-AOB-t8的离子响应 | 第46-50页 |
4.3.2 AOB-t8和Fe~(3+)的结合模式 | 第50-52页 |
4.3.3 Fe~(3+) 对AOB-t8分子构型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4.3.4 探针的可逆性 | 第54-56页 |
4.4 总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第五章 工作总结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