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审判中心主义在我国的实现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 | 第11-16页 |
(一)审判中心主义内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、在刑事诉讼中,审判阶段居于中心地位 | 第11-12页 |
2、在庭审过程中,审判机关居于中心地位 | 第12页 |
3、在审级制度中,事实认定应以一审为中心 | 第12-13页 |
(二)实现审判中心主义的意义 | 第13-16页 |
1、审判中心主义是维护刑事实体公正的前提 | 第13-14页 |
2、审判中心主义是保障刑事程序公正的基础 | 第14页 |
3、审判中心主义是抑制公权力扩张的保障 | 第14-16页 |
二、国外审判中心主义的表现 | 第16-20页 |
(一)审判中心主义在侦查阶段的表现 | 第16-17页 |
(二)审判中心主义在起诉阶段的表现 | 第17-18页 |
(三)审判中心主义在审判阶段的表现 | 第18-20页 |
三、我国实现审判中心主义面临的阻碍 | 第20-29页 |
(一)刑事司法理念存在的误区 | 第20-22页 |
1、重“打击犯罪”,轻“保护人权” | 第20-21页 |
2、重视司法的实体结果,忽视司法的程序正义 | 第21页 |
3、“有罪推定”的影响依然存在 | 第21-22页 |
(二)司法体制的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 | 第22-24页 |
1、法院、检察院之间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2、对审判的非法律制约 | 第23-24页 |
(三)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 | 第24-29页 |
1、“流水作业”式的刑事诉讼构造 | 第25页 |
2、侦查中心主义 | 第25-26页 |
3、庭审形式主义 | 第26-27页 |
4、事实认定未做到以一审为中心 | 第27-29页 |
四、我国实现审判中心主义应采取的措施 | 第29-37页 |
(一)树立科学理性的刑事司法理念 | 第29-31页 |
1、树立“打击”与“保护”并重的理念 | 第29页 |
2、树立“实体”与“程序”并重的理念 | 第29-30页 |
3、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| 第30-31页 |
(二)调整不合理的司法体制 | 第31-33页 |
1、调整法院、检察院之间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2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| 第32-33页 |
(三)改革刑事诉讼制度 | 第33-37页 |
1、改变“流水作业”式刑事诉讼构造 | 第33-35页 |
2、促进庭审实质化 | 第35-36页 |
3、确立以一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 | 第36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