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部门经济论文--畜牧业、饲养业论文

呼伦贝尔草原蓄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导论第10-29页
 第一节 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4页
  一、我国草原畜牧业及发展现状第10-12页
  二、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第12页
  三、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2-14页
 第二节 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及进展第14-18页
  一、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及定义第14-16页
  二、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研究第16-17页
  三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第17-18页
 第三节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理论研究第18-27页
  一、相关概念第18页
  二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第18-22页
  三、农(牧)民合作组织研究第22-27页
 第四节 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7-29页
  一、研究内容第27-28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28-29页
第一章 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状况第29-38页
 第一节 呼伦贝尔畜牧业资源基本情况第29-35页
  一、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概况第29-32页
  二、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辨识第32-35页
 第二节 呼伦贝尔畜牧业生产发展历程第35-38页
  一、民主改革时期第35-36页
  二、合作化与集体化第36-37页
  三、家庭承包第37-38页
第二章 呼伦贝尔畜牧业典型案例调查第38-50页
 第一节 呼伦贝尔牧户可持续发展调查第38-44页
  一、农牧业情况第39-40页
  二、突出的环境问题第40-41页
  三、水资源问题第41-43页
  四、农牧民的生活状况第43页
  五、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情况第43-44页
 第二节 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第44-46页
  一、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二、畜牧业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第45页
  三、草场退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第45-46页
 第三节 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第46-50页
  一、自然因素第47-48页
  二、人为因素第48-50页
第三章 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第50-63页
 第一节 畜牧业生产的宏观判断第50-55页
  一、优质畜产品严重缺乏,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第50-51页
  二、生态问题突出,养殖集中地区污染严重第51页
  三、饲料原料供应不足,资源制约因素日趋突出第51-52页
  四、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第52-53页
  五、组织管理体制是制约畜牧业继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第53-54页
  六、科技支撑体系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第54页
  七、畜牧业良种覆盖率不高,国内优质畜禽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第54-55页
 第二节 定牧生产方式对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55-58页
  一、畜牧业对草场的破坏第55-56页
  二、农业耕作对草场的破坏第56页
  三、草原外来人口的掠夺式经营第56-57页
  四、牧草产量下降、草场沙化和荒漠化第57-58页
 第三节 制度设计和牧民观念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一、双承包制度导致牧场资源退化第58页
  二、牧场有偿流转制度导致资源的破坏第58-59页
  三、粗放型经营导致草场资源的过度利用第59页
  四、牧民观念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59页
 第四节 草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第59-61页
  一、草原滥垦第59-60页
  二、草原过度放牧第60页
  三、工业生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60-61页
 第五节 政府保障性政策支撑较弱第61-63页
  一、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第61页
  二、草原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第61-62页
  三、牧民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就业困难第62-63页
第四章 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-合作牧场第63-99页
 第一节 合作牧场的作用第63-64页
  一、提高了牧民的组织化程度第63页
  二、降低了畜牧业生产成本第63页
  三、保护了牧民的利益第63-64页
  四、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政府与牧户联系的桥梁第64页
 第二节 合作牧场的建设方式第64-67页
  一、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第65页
  二、流转经营第65-66页
  三、以富带贫共同体模式第66页
  四、现代家庭牧场第66-67页
 第三节 新巴尔虎右旗合作牧场的建设实例第67-80页
  一、新巴尔虎右旗概况第67-68页
  二、牧区经营制度改革——“三改一建设”思想第68-70页
  三、牧区经营制度改革创新模式第70-73页
  四、新右旗新牧区建设实施策略第73-78页
  五、新右旗深化牧区经营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第78-80页
 第四节 陈巴尔虎旗奶牛合作牧场的建设实例第80-99页
  一、陈巴尔虎旗概况第80-84页
  二、呼伦贝尔陈旗发展奶业的有利条件第84-87页
  三、呼伦贝尔陈旗发展奶业的不利条件第87-89页
  四、建设内容和生产技术方案第89-94页
  五、陈巴尔虎旗奶牛合作牧场建设经验第94-99页
第五章 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第99-120页
 第一节 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第99-104页
  一、鼓励牧民建立合作组织,在技术、贸易、维权等方面合作第99-101页
  二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与基地的联接作用第101-103页
  三、构建畜产品交易平台第103-104页
 第二节 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产业第104页
  一、建立统一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第104页
  二、树立“呼伦贝尔绿色草原畜牧业”品牌第104页
 第三节 实施草原生态依法保护的政策第104-108页
  一、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第104-105页
  二、建立合理的草原利用机制第105页
  三、加强和健全草原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,强化草原依法监督管理第105-107页
  四、落实补奖励政策涉及有关法律法规等问题第107-108页
  五、草原监测及草畜平衡核定问题第108页
 第四节 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第108-114页
  一、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第108-112页
  二、建立健全牧区社会综合发展的保障制度和政策第112-114页
 第五节 呼伦贝尔畜牧业建设战略实施步骤第114-120页
  一、产业布局战略调整第114-115页
  二、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第115页
  三、生产经营方式战略调整第115-116页
  四、产业连接方式战略调整第116-117页
  五、生态和环境保护战略第117页
  六、产业组织体系调整第117-120页
致谢第120-121页
参考文献第121-126页
附录:农牧民调查问卷第126-15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4-155页

论文共1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研究
下一篇:广西罗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林地碳储量的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