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低阻油层测井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国内外低阻油层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·低阻油气层成因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低阻储层饱和度模型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研究 | 第15-28页 |
·储层特征 | 第15-17页 |
·储层沉积相分析 | 第15-16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16页 |
·物性特征 | 第16页 |
·孔隙结构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分析 | 第17-24页 |
·岩性对比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物性对比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孔隙结构图像特征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微观孔隙结构对比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束缚水饱和度对比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粘土矿物对比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地层水矿化度分析 | 第24页 |
·微观成因机理总结 | 第24页 |
·低阻油层地质成因机理分析 | 第24-28页 |
·低阻油层区域沉积相带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低阻油层区域流体分布与压力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低阻油层地质成因机理总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低阻油层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 | 第28-34页 |
·低阻油层主要类型测井响应特征 | 第28-31页 |
·Ⅰ类低阻油气层及其测井响应模式 | 第28-30页 |
·II 类低阻油气层及其测井响应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低阻油气层成因定量指示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粒度中值曲线 | 第31-32页 |
·孔喉半径均值曲线 | 第32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| 第34-55页 |
·分类型进行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| 第34-44页 |
·I 型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 | 第34-39页 |
·II 型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 | 第39-44页 |
·测压资料识别流体性质和油水界面 | 第44-48页 |
·流体取样资料确定储层流体性质 | 第48-51页 |
·取样资料解释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取样资料解释实例 | 第49-51页 |
·核磁测井确定储层流体性质 | 第51-54页 |
·差谱分析及实例 | 第52-53页 |
·移谱分析及实例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低阻油层定量评价研究 | 第55-78页 |
·泥质含量、孔隙度及渗透率解释模型 | 第55-57页 |
·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| 第55-56页 |
·孔隙度解释模型 | 第56页 |
·渗透率解释模型 | 第56-57页 |
·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| 第57-60页 |
·饱和度评价方法 | 第60-76页 |
·W-S 模型关键参数及应用效果分析 | 第61-73页 |
·双孔隙水模型及应用效果分析 | 第73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8页 |
结论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