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组织建设论文--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

论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应用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的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的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选题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点第17-18页
2 网络监督与反腐败相关理论分析第18-26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解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监督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网络监督的内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反腐败的内涵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网络监督对传统监督的挑战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传统监督的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传统监督的特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网络监督与传统监督比较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网络监督的主要特征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网络监督的及时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网络监督的隐蔽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网络监督的灵活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网络监督的无序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网络监督的交互性第24-26页
3 网络监督对反腐败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第26-32页
    3.1 网络监督反腐败典型案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事件——刘铁男案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离婚承诺书事件——单增德案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上海法官嫖娼事件——陈雪明案第27页
    3.2 网络监督为民众参与反腐拓宽了渠道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降低民众反腐的成本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促进社会群体平等参与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激发公民的参政意识第28-29页
    3.3 网络监督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有效防止行政权力失范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促使网络反腐从民间向官方的转变第30-32页
4 网络监督自身存在的问题第32-36页
    4.1 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第32-33页
    4.2 存在干扰司法公正的现象第33页
    4.3 网络监督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第33-34页
    4.4 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第34-35页
    4.5 “人肉搜索”造成侵犯个人隐私第35-36页
5 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有效应用的对策第36-44页
    5.1 重视法治和制度建设工作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快网络监督的立法进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强化网络监督的制度保障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相衔接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确保网络监督反腐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第38-39页
    5.2 政府应主动搭建与网民的互动平台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发挥政府正确引导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畅通监督渠道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建立舆论监测制度第40-41页
    5.3 加强网络个体自身建设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修养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强化个体的自律意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促进网络监督反腐良性循环第42-44页
6 结论第44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8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龙城区乡科级干部平时考核问题研究
下一篇: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