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1.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单元发展简介 | 第8-15页 |
1.2.1 集中塑性模型 | 第8-11页 |
1.2.2 分布塑性模型 | 第11-13页 |
1.2.3 纤维梁模型 | 第13-15页 |
1.3 OpenSees简介 | 第15页 |
1.4 SiPESC平台简介 | 第15-17页 |
2 非线性有限元以及纤维梁单元理论 | 第17-30页 |
2.1 非线性有限元发展简介 | 第17-18页 |
2.2 基于刚度法的纤维梁单元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2.1 单元刚度阵计算 | 第18-19页 |
2.2.2 单元内力计算 | 第19-20页 |
2.3 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梁单元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4 弹塑性相关数值算法 | 第23-30页 |
2.4.1 Newton-Raphson迭代 | 第23-25页 |
2.4.2 返回映射算法 | 第25-30页 |
3 单轴钢筋混凝土本构 | 第30-39页 |
3.1 钢筋材料本构 | 第30-33页 |
3.1.1 Steel01材料 | 第30-31页 |
3.1.2 Steel02材料 | 第31-32页 |
3.1.3 Dodd-Restrepo材料 | 第32-33页 |
3.2 混凝土材料本构 | 第33-36页 |
3.2.1 Concrete01材料 | 第33-34页 |
3.2.2 Concrete02材料 | 第34页 |
3.2.3 Concrete04材料 | 第34-35页 |
3.2.4 Concrete06材料 | 第35-36页 |
3.3 基于SiPSEC平台的单轴本构集成 | 第36-39页 |
4 非线性求解控制算法 | 第39-52页 |
4.1 弧长法 | 第39-42页 |
4.2 位移控制算法 | 第42-43页 |
4.3 PushOver分析和循环加载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1 PushOver分析 | 第43页 |
4.3.2 循环加载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4 控制算法SiPESC平台实现 | 第44-45页 |
4.4.1 位移控制实现 | 第44页 |
4.4.2 PushOver、循环加载实现 | 第44-45页 |
4.5 验证算例 | 第45-52页 |
5 纤维梁模块在SiPESC上的软件设计 | 第52-59页 |
5.1 纤维梁模块设计结构 | 第52-56页 |
5.1.1 Bdf模块 | 第53-55页 |
5.1.2 Element模块 | 第55页 |
5.1.3 Material模块 | 第55-56页 |
5.1.4 Fibeamelastoplastictasks模块 | 第56页 |
5.1.5 Straindb、Stressdb模块 | 第56页 |
5.2 纤维梁模块和其他模块的集成 | 第56-59页 |
5.2.1 控制算法的添加 | 第56-57页 |
5.2.2 纤维梁模块和SiPESC弹塑性框架的集成 | 第57-59页 |
6 数值算例 | 第59-68页 |
6.1 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 | 第59-62页 |
6.2 PushOver分析 | 第62-65页 |
6.3 瞬态弹塑性时程分析 | 第65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