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1.1.2 选题的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发射装置基座结构强度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结构初始缺陷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加筋板强度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3 基座结构强度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.1 课题来源 | 第11页 |
1.3.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2 发射装置基座结构强度分析方法 | 第13-26页 |
2.1 发射装置基座强度概述 | 第13-14页 |
2.2 基座结构强度问题传统计算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3 有限元分析方法 | 第15-18页 |
2.3.1 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思想 | 第15页 |
2.3.2 有限元分析过程 | 第15-18页 |
2.4 发射装置基座结构有限元计算方法 | 第18-24页 |
2.4.1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2.4.2 非线性有限元问题求解方法 | 第19-24页 |
2.5 初始缺陷的考虑 | 第24-25页 |
2.5.1 残余应力模拟方法介绍 | 第24-25页 |
2.5.2 初始挠度模拟方法介绍 | 第25页 |
2.6 基座结构强度研究方法 | 第25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加筋板焊接残余应力的模拟 | 第26-38页 |
3.1 焊接过程有限元理论 | 第26-28页 |
3.1.1 焊接温度场理论 | 第26-27页 |
3.1.2 焊接过程力学准则 | 第27页 |
3.1.3 焊接模型简化及假设 | 第27-28页 |
3.2 热源选取及参数确定 | 第28-32页 |
3.2.1 热源模型简介 | 第28-29页 |
3.2.2 热源模型选取及建立 | 第29-30页 |
3.2.3 材料定义 | 第30-31页 |
3.2.4 边界换热系数确定 | 第31页 |
3.2.5 热力耦合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焊接残余应力模拟 | 第32-37页 |
3.3.1 加筋板模型建立 | 第32页 |
3.3.2 完全耦合 | 第32-35页 |
3.3.3 顺序耦合 | 第35-36页 |
3.3.4 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初始挠度的模拟 | 第38-47页 |
4.1 加筋板失效形式 | 第38页 |
4.2 线性及非线性屈曲分析理论 | 第38-40页 |
4.2.1 线性屈曲分析理论分析基础 | 第38-39页 |
4.2.2 非线性屈曲分析理论基础 | 第39-40页 |
4.3 初始挠度模拟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4 加筋板初始挠度分析 | 第41-46页 |
4.4.1 屈曲模态缺陷系数的选取 | 第41-43页 |
4.4.2 不同载荷比例作用下初始挠度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5 静力学分析及理论强度计算 | 第47-59页 |
5.1 静力学分析基础 | 第47-48页 |
5.2 发射装置基座结构有限元建模 | 第48-49页 |
5.2.1 基座有限元建模主要原则 | 第48页 |
5.2.2 单元类型 | 第48页 |
5.2.3 方向定义 | 第48页 |
5.2.4 网格划分 | 第48页 |
5.2.5 模型范围 | 第48-49页 |
5.3 基座结构静力学分析 | 第49-52页 |
5.3.1 基座载荷确定 | 第49页 |
5.3.2 约束处理 | 第49-50页 |
5.3.3 准静态工况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4 基于GJB/Z 119-99基座结构强度计算 | 第52-58页 |
5.4.1 动力放大系数K的计算 | 第52-54页 |
5.4.2 作用在基座结构上的力 | 第54-56页 |
5.4.3 发射装置基座结构的强度校核 | 第56-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6 考虑缺陷的基座结构强度计算研究 | 第59-71页 |
6.1 缺陷的考虑 | 第59页 |
6.2 初始缺陷的模拟及强度分析 | 第59-61页 |
6.3 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1-64页 |
6.4 后坐力作用时间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研究 | 第64-70页 |
6.4.1 结构阻尼 | 第64-65页 |
6.4.2 动力放大系数 | 第65-70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7 结束语 | 第71-73页 |
7.1 工作总结 | 第71-72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