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治安工作论文

社会矛盾化解的法治主渠道作用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一、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概念界定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国内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方法第16-17页
二、当前我国化解社会矛盾渠道作用比较研究第17-30页
    (一)行政手段仍是我国化解社会矛盾的主渠道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行政手段处理社会矛盾数量居于首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信访工作行政化弊端凸显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人民调解偏向于行政化第19-20页
    (二)法治手段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功能弱化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法治化解社会矛盾数量仍然较少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我国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效率偏低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人民对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认可度低第24-25页
    (三)重行政轻法治方式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加重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降低民众对法治权威地位的信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不利于营造社会公平公正的氛围第26-27页
    (四)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性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法治方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是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第29-30页
三、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主渠道弱化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 (一)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主渠道弱化问题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行政轻法治的惯性思维方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我国行政权力扩张导致的行政权力大于法治权力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追求行政权力处置社会矛盾的短平快的维稳效应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法治化解社会矛盾的成本较高第32-33页
    (二)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政府官员权大于法的思维方式和民众依法维权意识薄弱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我国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大于法治权力的失衡现象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、社会维稳模式中政府主导的压力型体制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民众对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权威认同较低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、民众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合法权利成本较高第35-37页
四、提升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主渠道作用的对策第37-46页
    (一) 强化政府官员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从人治观念转变为法治观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第38-39页
    (二)引导民众运用法治思维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培育民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表达合理诉求的能力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完善民众法治方式诉求的反馈机制第39-40页
    (三)优化我国权力配置中行政权力与法治权力的平衡性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制度运行机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建立全新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第41-42页
    (四)降低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成本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制度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扩宽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各种渠道第42-43页
    (五)优化我国行政化解社会矛盾的传统模式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改变政府传统的压力型维稳机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完善矛盾治理的多元化解机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构建以法治为主导、健全多部门联动协调的矛盾治理策略第45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附录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考察
下一篇:建国前毛泽东军事和军事哲学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