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0 引言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与目的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| 第13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、发展动态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、发展动态 | 第14-17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1 农业产业化运营理论概述 | 第19-28页 |
·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基本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产业结构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产业组织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区域分工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一般理论 | 第24-28页 |
·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| 第24-26页 |
·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分类 | 第26-28页 |
2 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的实证分析 | 第28-37页 |
·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 | 第28-35页 |
·诸城市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概况 | 第28-30页 |
·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发展历程 | 第30-31页 |
·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的总结 | 第31-34页 |
·农业产业化运营对诸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| 第34-35页 |
·诸城市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举措 | 第35-37页 |
·政府在解决农业产业化运营困境中的作用 | 第35-36页 |
·龙头企业在解决农业产业化运营困境中的作用 | 第36-37页 |
3 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的评价 | 第37-43页 |
·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所取得的成就 | 第37-40页 |
·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| 第37页 |
·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上升 | 第37-38页 |
·农业科技服务机制逐步健全 | 第38-39页 |
·农村能源、农业发展环境等其他方面有所改善 | 第39-40页 |
·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0-41页 |
·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| 第40页 |
·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作用亟待加强 | 第40-41页 |
·农业比较效益较低 | 第41页 |
·土地、资金等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| 第41页 |
·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| 第41-43页 |
4 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经验借鉴 | 第43-58页 |
·福建省龙海市农业产业化的经验 | 第43-46页 |
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实现可持续发展 | 第43-44页 |
·推广现代农业科技,改造传统农业 | 第44-45页 |
·发展农业合作,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| 第45-46页 |
·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 | 第46-53页 |
·因地制宜、圈层分工型的模式创新 | 第46-47页 |
·园区带动、农户参与型的模式创新 | 第47-48页 |
·村企合一、集体经济型的模式创新 | 第48-50页 |
·专业合作、利润返还型的模式创新 | 第50-53页 |
·日本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借鉴 | 第53-58页 |
·别具特色的农协组织 | 第53-55页 |
·简单有效的经营模式 | 第55页 |
·重视实践的农业科研机构与教育体系 | 第55-56页 |
·适应经济发展的农业政策 | 第56-58页 |
5 促进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| 第58-66页 |
·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,壮大龙头企业 | 第58-59页 |
·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| 第59-60页 |
·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体系 | 第60-62页 |
·提高科技化程度,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作用 | 第62-63页 |
·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,获取政策的大力支持 | 第63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0-71页 |
攻读在职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