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1 新常态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迎来重要契机 | 第11页 |
1.1.2 市场逻辑催生体育社会组织竞争危机 | 第11页 |
1.1.3 组织认同感赋予体育社会组织强大力量 | 第11-12页 |
1.2 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2.1 选题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选题意义 | 第12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2.1.1 体育社会组织 | 第15-16页 |
2.1.2 组织认同 | 第16-17页 |
2.2 组织认同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2.2.1 符号互动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2 社会认同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 研究综述 | 第19-22页 |
2.3.1 关于体育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3.2 从业人员组织认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述评 | 第20-22页 |
2.4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思路 | 第22-23页 |
2.4.1 已有研究的不足 | 第22页 |
2.4.2 本研究的思路 | 第22-23页 |
3 理论建构与研究假设 | 第23-29页 |
3.1 组织认同结构与测量 | 第23页 |
3.2 自我效能感对组织认同的影响 | 第23-25页 |
3.2.1 一般自我效能感 | 第24页 |
3.2.2 人际自我效能感 | 第24-25页 |
3.2.3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自我效能感 | 第25页 |
3.3 职业形象感知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| 第25-29页 |
3.3.1 自我职业形象感知与组织认同 | 第26页 |
3.3.2 公众职业形象感知与组织认同 | 第26页 |
3.3.3 公众职业形象感知和自我职业形象感知 | 第26-29页 |
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29-31页 |
4.1 研究对象 | 第29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1页 |
4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29页 |
4.2.2 问卷调查法 | 第29-30页 |
4.2.3 数理统计法 | 第30-31页 |
5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9页 |
5.1 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检核 | 第31-35页 |
5.1.1 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| 第31-32页 |
5.1.2 变量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 | 第32-33页 |
5.1.3 变量测量题项的信度分析 | 第33-34页 |
5.1.4 变量测量题项的效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5.2 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人口统计特征对组织认同的影响 | 第35-39页 |
5.2.1 性别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差异化影响 | 第35-36页 |
5.2.2 年龄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差异化影响 | 第36页 |
5.2.3 受教育程度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差异化影响 | 第36-37页 |
5.2.4 职业资格证书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差异化影响 | 第37-38页 |
5.2.5 加入年限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差异化影响 | 第38页 |
5.2.6 职级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差异化影响 | 第38-39页 |
5.3 假设检验 | 第39-45页 |
5.3.1 变量的同源方差分析和相关关系 | 第39-40页 |
5.3.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40-45页 |
5.4 研究结果讨论 | 第45-49页 |
5.4.1 人口统计特征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 | 第45页 |
5.4.2 个性特征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5.4.3 职业特征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49-51页 |
6.1 结论 | 第49页 |
6.2 建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