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论刑事纠纷的化解模式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引言第10-12页
第一章 刑事纠纷化解模式概述第12-20页
    1.1 刑事纠纷的内涵及特征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一般意义上的纠纷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法律视野中的纠纷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本文所研究的刑事纠纷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刑事纠纷与相关概念之辨析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分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刑事和解模式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民间私了模式第18页
    1.3 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适用范围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的适用范围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刑事和解模式的适用范围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民间私了模式的适用范围第19-20页
第二章 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困境及成因第20-34页
    2.1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的困境及成因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的困境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困境的成因第22-25页
    2.2 刑事和解模式的困境及成因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刑事和解模式的困境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刑事和解模式困境的成因第30-31页
    2.3 私了模式的困境及成因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私了模式的困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私了模式困境的成因第32-34页
第三章 刑事纠纷化解模式重构的现实性第34-40页
    3.1 人权观念的兴起和法定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加害人地位与权利的变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被害人地位与权利的变化第35页
    3.2 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在需要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重视两造主体诉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提升两造主体地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加强公权与私权的协调配合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被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第37-38页
    3.3 还权于民的当代思潮第38-40页
第四章 刑事纠纷化解模式的完善建议第40-48页
    4.1 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的完善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重视刑法谦抑原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第41页
    4.2 刑事和解模式的完善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础制度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配套制度第45-47页
    4.3 私了模式的谨慎适用第47-48页
结论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探析
下一篇: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法律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