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民事诉讼人情化的前世与今生 | 第8-21页 |
第一节 民事诉讼人情化的前世:中国传统诉讼人情化的溯源 | 第8-12页 |
一、从《黄霸辨儿案》看中国传统诉讼人情化 | 第8-9页 |
二、中国传统诉讼人情化的类型化 | 第9-11页 |
三、中国传统诉讼人情化的原因分析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民事诉讼人情化的发展:陕甘宁边区的情判 | 第12-14页 |
一、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介绍 | 第12-13页 |
二、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情判 | 第13页 |
三、陕甘宁边区情判原因分析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民事诉讼人情化的今生:民事诉讼人情化现象的梳理 | 第14-21页 |
一、民事诉讼人情化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二、民事诉讼人情化的法理基础 | 第16-18页 |
三、民事诉讼人情化的类型化解析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民事诉讼人情化与法治的冲突与暗合 | 第21-31页 |
第一节 中西方法治观念概览 | 第21-26页 |
一、西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分野 | 第22-23页 |
二、我国法治观念发展的梳理 | 第23-25页 |
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民事诉讼人情化与法治的关系 | 第26-31页 |
一、民事诉讼人情化与法治的冲突 | 第26-28页 |
二、民事诉讼人情化与法治的暗合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民事诉讼人情化与法治冲突的消解和前景预测 | 第31-38页 |
第一节 法治观念与民事诉讼人情化冲突的消解 | 第31-35页 |
一、实质法治是法治的目标 | 第31-32页 |
二、人情入法 | 第32-33页 |
三、外部证成为前提 | 第33-34页 |
四、理性对待民意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敢问路在何方:民事诉讼人情化的前景预测 | 第35-38页 |
一、扩大诉讼裁判依据范围 | 第36页 |
二、法院调解优先运用人情 | 第36-38页 |
结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后记 | 第41-42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