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3 总体评价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| 第18-25页 |
2.1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相关概念 | 第18-21页 |
2.1.1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2.1.2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的分类 | 第19-20页 |
2.1.3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2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| 第21-24页 |
2.2.1 资产管理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负债管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3页 |
2.2.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 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类型及成因 | 第25-30页 |
3.1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类型 | 第25-27页 |
3.1.1 信用风险 | 第25-26页 |
3.1.2 市场风险 | 第26页 |
3.1.3 操作风险 | 第26-27页 |
3.2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成因 | 第27-29页 |
3.2.1 外在原因 | 第27-28页 |
3.2.2 内在原因 | 第28-29页 |
3.3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| 第30-42页 |
4.1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发展情况 | 第30-34页 |
4.1.1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基本概况 | 第30-33页 |
4.1.2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趋势 | 第33-34页 |
4.2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情况 | 第34-36页 |
4.2.1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基本概况 | 第34-35页 |
4.2.2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| 第35-36页 |
4.3 山东A银行大宗商品融资发展状况 | 第36-41页 |
4.3.1 A银行基本概况 | 第36-37页 |
4.3.2 A银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结构和运行特点 | 第37-39页 |
4.3.3 A银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1页 |
4.4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案例分析 | 第42-52页 |
5.1 青岛港“德正系”骗贷事件 | 第42-44页 |
5.1.1 基本情况 | 第42页 |
5.1.2 运作手法 | 第42-44页 |
5.2 日照大豆贸易商融资风险事件 | 第44-46页 |
5.2.1 基本情况 | 第44-45页 |
5.2.2 运作手法 | 第45-46页 |
5.3 风险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| 第46-47页 |
5.4 A银行在大宗商品融资风险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5.5 山东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风险 | 第48-51页 |
5.5.1 信用风险表现形式 | 第48-49页 |
5.5.2 市场风险表现形式 | 第49-50页 |
5.5.3 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| 第50-51页 |
5.6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6章 商业银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| 第52-59页 |
6.1 构建健康合理的风险管理架构和发展理念 | 第52页 |
6.2 优化定量分析应用与融资信贷流程 | 第52-53页 |
6.3 完善贷前贷中监测控制信用风险 | 第53-56页 |
6.4 提高贷后管理水平防范操作风险 | 第56-57页 |
6.5 强化金融工具应用提高市场风险防范水平 | 第57页 |
6.6 加强数据信息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| 第57-58页 |
6.7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