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彩图 | 第20-38页 |
导论 | 第38-52页 |
一、琼斯生平与著述 | 第38-42页 |
二、本专题学术史综述 | 第42-49页 |
三、研究方法、意义和创新 | 第49-52页 |
第一章 琼斯时代的装饰理论 | 第52-80页 |
第一节 考古兴起与建筑彩饰理论争鸣 | 第52-62页 |
一、考古与建筑彩饰兴起 | 第52-58页 |
二、建筑彩饰理论争鸣 | 第58-62页 |
第二节 影响琼斯装饰理论的人物和环境 | 第62-72页 |
一、影响理论形成的重要人物 | 第62-69页 |
二、影响理论形成的环境因素 | 第69-72页 |
小结 | 第72-73页 |
附图 | 第73-80页 |
第二章 琼斯装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80-112页 |
第一节 世博会与新装饰思想的涌现 | 第80-89页 |
一、世博会的酝酿与筹备 | 第80-84页 |
二、装饰艺术设计思想的出现 | 第84-86页 |
三、新兴中产阶级对装饰艺术的需求 | 第86-89页 |
第二节 世博会的新装饰理论特点 | 第89-96页 |
一、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时代特征 | 第89-92页 |
二、建筑新风格和装饰新特点 | 第92-96页 |
第三节 世博会理论成果和三大体系建立 | 第96-104页 |
一、琼斯装饰原理建立 | 第96-99页 |
二、南肯辛顿博物馆建立 | 第99-100页 |
三、学术团体、机构和设计教育建立 | 第100-104页 |
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附图 | 第105-112页 |
第三章 琼斯装饰理论及设计实践 | 第112-220页 |
第一节 装饰理论的37条原理 | 第112-143页 |
一、建筑装饰的美 | 第112-119页 |
二、建筑装饰情感 | 第119-123页 |
三、建筑装饰视知觉 | 第123-125页 |
四、建筑装饰造型 | 第125-129页 |
五、建筑装饰色彩 | 第129-136页 |
附图 | 第136-143页 |
第二节 装饰纹样风格及重要术语 | 第143-170页 |
一、原始装饰纹样风格 | 第143-144页 |
二、埃及装饰纹样风格 | 第144-146页 |
三、希腊、罗马装饰纹样风格 | 第146-148页 |
四、中世纪、文艺复兴装饰纹样风格 | 第148-151页 |
五、装饰纹样风格的重要术语 | 第151-156页 |
附图 | 第156-170页 |
第三节 书籍出版和彩色印刷实践 | 第170-182页 |
一、《阿尔罕布拉宫的平面图、剖面图、立面图和细节》出版 | 第170-173页 |
二、《装饰纹样的基本原理》出版 | 第173-175页 |
附图 | 第175-182页 |
第四节 插图、装帧、壁纸等和建筑设计 | 第182-196页 |
一、插图、装帧设计 | 第182-184页 |
二、壁纸、织品、地毯及其它设计 | 第184-190页 |
三、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 | 第190-196页 |
小结 | 第196-197页 |
附图 | 第197-220页 |
第四章 琼斯装饰理论对近、现代设计的巨大影响 | 第220-254页 |
第一节 琼斯对近、现代设计师们的影响 | 第220-239页 |
一、德雷塞 | 第220-223页 |
二、莫里斯 | 第223-226页 |
三、赖特、沙利文和柯布西耶等 | 第226-230页 |
附图 | 第230-239页 |
第二节 琼斯对近、现代理论家们的影响 | 第239-253页 |
一、普金、罗斯金 | 第239-246页 |
二、李格尔 | 第246-249页 |
三、贡布里希、佩夫斯纳 | 第249-253页 |
小结 | 第253-254页 |
结论 | 第254-2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7-265页 |
琼斯生平活动年表 | 第265-267页 |
博士在读期间的学术贡献 | 第267-269页 |
后记 | 第269-2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