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页 |
| 1. 绪论 | 第7-10页 |
| 1.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| 第7-8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| 1.3 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2. 新疆军区文工团舞蹈作品概述(1949—1979) | 第10-23页 |
| 2.1 新疆军区文工团发展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2.2 舞蹈作品分期及分类 | 第11-13页 |
| 2.3 舞蹈作品发展第一时期(1949—1959) | 第13-17页 |
| 2.4 舞蹈作品发展第二时期(1960 年—1965 年) | 第17-19页 |
| 2.5 舞蹈作品发展第三时期(1966 年—1979 年) | 第19-23页 |
| 3. 新疆军区文工团舞蹈作品分析 | 第23-35页 |
| 3.1 舞蹈作品发展第一时期特点 | 第23-26页 |
| 3.1.1 从“民间”到“舞台”的艺术化呈现 | 第23-25页 |
| 3.1.2 代表作品《鼓舞》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.2 舞蹈作品发展第二时期特点 | 第26-29页 |
| 3.2.1“舞台”艺术化创作风格的递进 | 第26-28页 |
| 3.2.2 代表作品《葡萄架下》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3.3 舞蹈作品发展第三时期特点 | 第29-33页 |
| 3.3.1 舞蹈观念的更新与创作风格的定格 | 第29-30页 |
| 3.3.2 代表作品《奶茶舞》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3.4 舞蹈作品特点成因 | 第33-35页 |
| 4. 新疆军区文工团舞蹈创作思考 | 第35-38页 |
| 4.1 新疆军区文工团舞蹈创作的历史意义 | 第35-36页 |
| 4.2 新疆军区文工团舞蹈创作的发展趋向 | 第36-38页 |
| 结论 | 第38-40页 |
| 附录 | 第40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4-45页 |
| 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