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轨迹优化与制导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| 1.2.1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概述 | 第10-13页 |
| 1.2.2 助推段轨迹优化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1.2.3 助推段制导技术 | 第14-16页 |
| 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动力学建模 | 第17-24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7页 |
| 2.2 飞行器任务剖面 | 第17页 |
| 2.3 坐标系定义及其转换 | 第17-19页 |
| 2.3.1 坐标系定义 | 第17-18页 |
| 2.3.2 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| 第18-19页 |
| 2.4 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 | 第19-23页 |
| 2.4.1 相对地球的速度 | 第19-20页 |
| 2.4.2 推力 | 第20-21页 |
| 2.4.3 气动力 | 第21-22页 |
| 2.4.4 引力 | 第22页 |
| 2.4.5 哥氏惯性力与离心惯性力 | 第22-23页 |
| 2.4.6 运动模型 | 第23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3章 基于正交试验选取初值的轨迹优化技术 | 第24-37页 |
| 3.1 引言 | 第24页 |
| 3.2 基于SQP方法的轨迹优化 | 第24-28页 |
| 3.2.1 助推段轨迹优化模型 | 第25-26页 |
| 3.2.2 仿真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3.3 基于正交试验初值选取的轨迹优化 | 第28-36页 |
| 3.3.1 试验方案设计 | 第29页 |
| 3.3.2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3.3.3 仿真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人工记忆轨迹优化方法 | 第37-50页 |
| 4.1 引言 | 第37页 |
| 4.2 人工记忆优化算法 | 第37-38页 |
| 4.3 人工记忆优化流程 | 第38-40页 |
| 4.3.1 记忆的基本模型 | 第38页 |
| 4.3.2 优化问题转化 | 第38-40页 |
| 4.4 记忆算子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4.4.1 刺激类型设计 | 第40页 |
| 4.4.2 试探解状态演化算子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4.5 记忆与遗忘更新模型 | 第41-43页 |
| 4.5.1 遗忘模型 | 第42页 |
| 4.5.2 记忆更新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4.6 全局收敛性证明 | 第43-45页 |
| 4.7 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轨迹优化 | 第45-49页 |
| 4.7.1 轨迹优化模型 | 第45-46页 |
| 4.7.2 AMO算法流程 | 第46-47页 |
| 4.7.3 仿真结果 | 第47-49页 |
| 4.8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5章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助推段制导技术 | 第50-59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0页 |
| 5.2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闭环制导 | 第50-55页 |
| 5.2.1 数学模型简化 | 第50-51页 |
| 5.2.2 反馈线性化基本原理 | 第51-53页 |
| 5.2.3 闭环制导指令 | 第53-55页 |
| 5.3 仿真分析 | 第55-58页 |
| 5.3.1 参数设置 | 第55页 |
| 5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5-58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结论 | 第5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6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