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2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及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110KV沙河变电站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智能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应用方案 | 第12-19页 |
2.1 智能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 | 第12-13页 |
2.2 智能化变电站的网络结构 | 第13页 |
2.3 智能化变电站的相关技术 | 第13-19页 |
第3章 110kV沙河智能化变电站总体设计方案 | 第19-23页 |
3.1 滨州电力系统概况 | 第20-21页 |
3.2 工程概况 | 第21-22页 |
3.3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| 第22-23页 |
第4章 沙河智能化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方案 | 第23-37页 |
4.1 电气主接线 | 第23-24页 |
4.1.1 建设规模 | 第23页 |
4.1.2 电气主接线 | 第23-24页 |
4.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| 第24-32页 |
4.2.1 短路电流的计算 | 第24-27页 |
4.2.2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| 第27-32页 |
4.3 潮流计算 | 第32-34页 |
4.3.1 潮流计算流程 | 第32-33页 |
4.3.2 PSASP系统潮流图 | 第33-34页 |
4.4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| 第34-36页 |
4.4.1 110kV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 | 第34页 |
4.4.2 10kV电气设备及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配合 | 第34-35页 |
4.4.3 雷电过电压保护 | 第35-36页 |
4.5 设备抗震措施 | 第36-37页 |
第5章 沙河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方案 | 第37-53页 |
5.1 沙河智能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 | 第37-43页 |
5.1.1 设计原则 | 第37-38页 |
5.1.2 网络结构 | 第38-43页 |
5.2 变电站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 | 第43-44页 |
5.3 系统调度自动化 | 第44-46页 |
5.3.1 远动系统 | 第44-45页 |
5.3.2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| 第45页 |
5.3.3 关口电能计量系统 | 第45-46页 |
5.3.4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| 第46页 |
5.4 系统及站内通信 | 第46-47页 |
5.5 直流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| 第47-48页 |
5.6 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| 第48页 |
5.7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| 第48-50页 |
5.8 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 | 第50-53页 |
5.8.1 设备组屏方案 | 第50-52页 |
5.8.2 智能组件组屏方案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