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基于体绘制的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引言第9-13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背景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工作第10-11页
    1.4 论文组织结构第11-12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2-13页
第二章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第13-21页
    2.1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主要流程第13页
    2.2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典型方法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表面绘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体绘制方法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混合绘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典型体绘制方法评价第2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0-21页
第三章 体绘制技术第21-38页
    3.1 体数据相关概念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体数据来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体数据类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体数据表示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3.2 体绘制光学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光线吸收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光线发射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光线发射与吸收模型第26页
    3.3 体绘制中的核心技术第2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物质分类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转换函数设计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梯度估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三线性插值重采样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空间变换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投影变换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图像合成第36-3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四章 基于COGAC的三维纹理映射体绘制算法第38-54页
    4.1 纹理映射技术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传统纹理映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含有不透明度的纹理映射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纹理映射技术的步骤第39-41页
    4.2 基于灰度分布图和颜色棒的转换函数设计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于灰度分布图的分类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颜色棒映射的转换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 4.3 基于COGAC的二维纹理映射算法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二维纹理的生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4.4 基于COGAC的三维纹理映射算法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三维纹理生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分析及评价第50-52页
    4.5 二维纹理映射体绘制技术与三维纹理映射体绘制技术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基于COGAC三维纹理映射可视化系统的实现第54-61页
    5.1 系统性能要求第54页
    5.2 系统操作步骤第54-55页
    5.3 系统环境第55页
    5.4 实验数据及结果第55-6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总结第61-63页
    主要工作第61页
    主要创新点第61页
    进一步工作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移动环境下旅游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社会计算的手机恶意代码防御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