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20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探索的意义、目的 | 第11-12页 |
(三)中外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中外学术界对于社会突发事件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2.中外学术界对社会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实施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3.学术界对灾难型社会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实施的研究 | 第17页 |
4.现有研究文献成果述评 | 第17-18页 |
(四)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(五)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存在的创新亮点 | 第19-20页 |
1.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2.存在的创新亮点 | 第19-20页 |
一、事故灾难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与机制构建 | 第20-29页 |
(一)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1.对事故灾难型突发事件的界定 | 第20页 |
2.事故灾难型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| 第20-21页 |
(二)当前事故灾难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 | 第21-24页 |
1.当前事故灾难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演变阶段 | 第21-23页 |
2.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性 | 第23-24页 |
(三)当前事故灾难类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应然机制构建 | 第24-29页 |
1.当前事故灾难类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理念 | 第24-26页 |
2.当前事故灾难类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基础架构 | 第26-29页 |
二、广元市白龙湖沉船事故中网络舆论引导实践 | 第29-33页 |
(一)广元市白龙湖沉船事故基本情况 | 第29页 |
(二)广元市白龙湖沉船事故的网络舆论演变 | 第29-31页 |
1.事件潜伏期 | 第30-31页 |
2.事件爆发期 | 第31页 |
3.危机蔓延期 | 第31页 |
4.事件恢复期 | 第31页 |
(三)广元市白龙湖沉船事故的网络舆论得失 | 第31-33页 |
1.忽视市民投诉 | 第31-32页 |
2.当地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召开 | 第32页 |
3.实施新媒体两微平台的实时播报 | 第32-33页 |
三、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的现状 | 第33-38页 |
(一)当前事故灾难类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研究探索 | 第33-35页 |
1.政府权威发布消解非理性声音 | 第33页 |
2.及时透明公开事故相关信息 | 第33-34页 |
3.有效借助新媒体平台推送议题 | 第34页 |
4.文本的内容凸显出人文关怀 | 第34-35页 |
5.在负面舆情和理性宽容上联袂同在 | 第35页 |
(二)当前事故灾难类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瓶颈性问题 | 第35-38页 |
1.不能对突发事件议题给予准确识别 | 第35-36页 |
2.整改措施不够及时 | 第36页 |
3.未能及时发布调查报告 | 第36-37页 |
4.对灾难美学放任自流 | 第37-38页 |
四、当前事故灾难类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不当的成因 | 第38-43页 |
(一)在舆论观念上 | 第38-39页 |
1.舆论表达过度一致 | 第38页 |
2.媒体协作观念严重缺失 | 第38-39页 |
3.对受众话语诉求明显忽视 | 第39页 |
(二)制度层面 | 第39-41页 |
1.形同虚设的媒体联动机制 | 第39页 |
2.在管理制度上权责不明 | 第39-40页 |
3.往往侧重事后的追究或者问责制度建设 | 第40-41页 |
(三)在对待舆论的态度上 | 第41-43页 |
1.在事故发生前明显忽视危险源议题的设立 | 第41页 |
2.在事故发生时被动等待上级指示 | 第41-42页 |
3.在事故发生后有意规避责任 | 第42页 |
4.能力与技术层面 | 第42-43页 |
五、事故灾难类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| 第43-56页 |
(一)健全网络舆论管理制度 | 第43-47页 |
1.对舆情回应的规范性制度给予科学细化 | 第43-44页 |
2.进一步健全舆论引导中的程序性制度 | 第44-46页 |
3.设立舆论引导的容错性机制 | 第46-47页 |
(二)丰富网络舆论引导的机制策略选择 | 第47-53页 |
1.建立信息发布议题管理与责任承担机制 | 第47-50页 |
2.注重与媒体的深度协作 | 第50-52页 |
3.积极寻求网民群体的支持配合 | 第52-53页 |
(三)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| 第53-56页 |
1.培育、涵养受众思维 | 第53-54页 |
2.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 | 第54页 |
3.多渠道精准推送、投放关键信息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注释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