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1.1 前言 | 第14页 |
1.2 煤沥青的概述 | 第14-17页 |
1.2.1 煤沥青的性质及分类 | 第14-15页 |
1.2.2 煤沥青的化学结构组成 | 第15页 |
1.2.3 煤沥青的组分分析 | 第15-16页 |
1.2.4 煤沥青结构组成的分析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 煤沥青的工艺性能指标 | 第17-19页 |
1.4 煤沥青的炭化行为 | 第19-22页 |
1.4.1 煤沥青炭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| 第19-20页 |
1.4.3 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机理 | 第20页 |
1.4.4 煤沥青炭化产物的微观结构 | 第20-22页 |
1.5 煤沥青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1.5.1 物理改性 | 第22页 |
1.5.2 化学改性 | 第22-23页 |
1.6 煤沥青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1.6.1 低温煤沥青的用途 | 第23-24页 |
1.6.2 中温煤沥青的用途 | 第24页 |
1.6.3 高温煤沥青的用途 | 第24页 |
1.6.4 改质煤沥青的用途 | 第24页 |
1.7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1.7.1 选题的依据 | 第24-25页 |
1.7.2 主要的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实验 | 第26-34页 |
2.1 实验原料 | 第26-27页 |
2.1.1 煤沥青 | 第26页 |
2.1.2 化学试剂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设备及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2.1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2.2 煤沥青改性设备 | 第28页 |
2.3 实验流程 | 第28-29页 |
2.3.1.煤沥青族组分的提取 | 第28-29页 |
2.3.2 煤沥青族组分的炭化 | 第29页 |
2.3.3 煤沥青的改性 | 第29页 |
2.3.4 改性煤沥青的炭化 | 第29页 |
2.4 煤沥青基本性能的测定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4.1 软化点(SP) | 第29页 |
2.4.2 结焦值(CV) | 第29-30页 |
2.4.3 挥发分(Vad) | 第30页 |
2.4.4 水分的测定 | 第30-31页 |
2.4.5 灰分(Ash)的测定 | 第31页 |
2.4.6 族组分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5 煤沥青的结构表征 | 第32-34页 |
2.5.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(FT-IR) | 第32页 |
2.5.2 综合热分析仪(TG- DTA) | 第32页 |
2.5.3 偏光显微镜 | 第32页 |
2.5.4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32页 |
2.5.5 高分辨透射电镜(TEM) | 第32-33页 |
2.5.6 X射线衍射( XRD)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煤沥青族组分炭化产物微观结构性能的研究 | 第34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34页 |
3.2 煤沥青的基本性能 | 第34-35页 |
3.3 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 中温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的综合热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4.1 中温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的TG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2 中温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的DTA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 中温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炭化产物的SEM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6 中温煤沥青和其族组分炭化产物的XRD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7 中温煤沥青族组分炭化产物的TEM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AlCl_3改性中温煤沥青的研究 | 第44-62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实验 | 第44-46页 |
4.3 工艺条件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4.3.1 改性温度对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3.2 改性剂用量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| 第47页 |
4.3.3 改性时间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4 工艺条件对改性煤沥青族组分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4.4.1 改性温度对改性煤沥青族组分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4.2 改性剂的量对改性煤沥青族组分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4.3 改性时间对改性煤沥青族组分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5 工艺条件对改性煤沥青光学组织结构的影响 | 第51-56页 |
4.5.1 改性温度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5.2 改性剂用量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5.3 改性时间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6 改性煤沥青炭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6.1 不同改性温度下改性煤沥青炭化产物的SEM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6.2 不同改性剂用量的改性煤沥青炭化产物的SEM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6.3 不同改性时间的改性煤沥青炭化产物的SEM分析 | 第59页 |
4.7 热重分析(TG-DTG) | 第59-61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