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联网+金融”视角下众筹的法律规制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3页 |
一、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(一)比较分析研究法 | 第12页 |
(二)文献分析研究法 | 第12页 |
四、重点和难点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抛砖引玉:互联网众筹的理论概述 | 第13-26页 |
一、什么是互联网众筹? | 第13-17页 |
(一)众筹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(二)众筹运作的一般流程 | 第14-15页 |
(三)互联网众筹的发展模式 | 第15-17页 |
二、互联网众筹法律规制的发展进程 | 第17-19页 |
三、互联网众筹中存在的法律关系 | 第19-21页 |
(一)赠与合同法律关系 | 第19-20页 |
(二)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| 第20页 |
(三)借款合同法律关系 | 第20-21页 |
(四)股权投资法律关系 | 第21页 |
(五)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| 第21页 |
四、互联网众筹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6页 |
(一)缺乏顶层设计 | 第21-22页 |
(二)信息不对称问题 | 第22-23页 |
(三)投资者保护问题 | 第23-24页 |
(四)股权代持问题 | 第24页 |
(五)资金托管和监管问题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经验借鉴:域外互联网众筹的法律规制 | 第26-35页 |
一、美国的众筹立法 | 第26-29页 |
(一)众筹豁免的条件 | 第27-28页 |
(二)投资者保护制度 | 第28-29页 |
(三)众筹平台的监管 | 第29页 |
二、英国的众筹立法 | 第29-32页 |
(一)借贷型众筹 | 第30-31页 |
(二)投资型众筹 | 第31-32页 |
三、日本的众筹立法 | 第32-33页 |
(一)放宽准入条件 | 第32页 |
(二)投资者的划分 | 第32-33页 |
(三)众筹平台管理制度 | 第33页 |
(四)行业自律规制 | 第33页 |
四、总结经验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高屋建瓴:互联网众筹法律规制之宏观构想 | 第35-40页 |
一、宏观的监管思路 | 第35-36页 |
(一)严格化的监管思路 | 第35页 |
(二)标准化的监管思路 | 第35页 |
(三)大数据化的监管思路 | 第35-36页 |
(四)侧重于众筹平台的监管 | 第36页 |
(五)旨在保护金融消费者 | 第36页 |
二、监管框架的设想 | 第36-40页 |
(一)监管机构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(二)立法模式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(三)确定互联网众筹的法律地位 | 第38-39页 |
(四)划清众筹和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法律界限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具体分析:互联网众筹法律规制之微观构建 | 第40-49页 |
一、互联网众筹平台的监管制度构建 | 第40-43页 |
(一)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准入机制及条件 | 第40-41页 |
(二)互联网众筹平台的业务规范 | 第41页 |
(三)互联网众筹平台的禁止行为 | 第41-42页 |
(四)互联网众筹平台的信息披露和信息报告义务 | 第42-43页 |
二、筹资者的主体资格与行为责任认定 | 第43-44页 |
(一)筹资者的主体资格认定 | 第43页 |
(二)筹资者的行为责任认定 | 第43-44页 |
三、投资者的主体确认及保护 | 第44-47页 |
(一)投资者的主体资格的认定 | 第44页 |
(二)投资者的适当性制度 | 第44-45页 |
(三)明确投资者保护的相关制度 | 第45-46页 |
(四)股权类投资者的退出机制 | 第46-47页 |
四、众筹行业协会 | 第47-49页 |
(一)制定众筹行业自律实施细则 | 第47页 |
(二)注册驳回制度 | 第47页 |
(三)定期组织学习、考核 | 第47页 |
(四)与法院合作建立纠纷化解机制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