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言 | 第11-21页 |
1.1 超级电容器 | 第11-14页 |
1.1.1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和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1.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1.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| 第13-14页 |
1.2 石墨烯 | 第14-18页 |
1.2.1 石墨烯的优异性质 | 第15页 |
1.2.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2.3 石墨烯薄膜材料 | 第17-18页 |
1.3 多孔炭材料 | 第18-19页 |
1.3.1 多孔炭材料的特点 | 第18页 |
1.3.2 功能化多孔炭材料 | 第18-19页 |
1.4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.1 选题背景 | 第19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1-26页 |
2.1 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2.2 实验原料 | 第21-22页 |
2.3 分析方法 | 第22-26页 |
2.3.1 形貌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.2 结构分析 | 第23页 |
2.3.3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氮掺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| 第26-48页 |
3.1 前言 | 第26-27页 |
3.2 实验方案 | 第27-28页 |
3.2.1 氧化石墨烯(GO)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2.2 多孔碳纳米球(PCS)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2.3 氮掺杂碳纳米球(NPCS)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3.2.4 氮掺石墨烯薄膜(NG)的制备 | 第28页 |
3.2.5 氮掺杂碳纳米球/石墨烯薄膜(NPCSG)的制备 | 第28页 |
3.2.6 石墨烯/多孔碳纳米球薄膜(GPCS)的制备 | 第2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46页 |
3.3.1 微观形貌表征 | 第28-31页 |
3.3.2 XRD和Raman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4 XPS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3.5 NPCSG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3.6 PCS与NPCS电化学性能对比 | 第41-42页 |
3.3.7 rGO与NG电化学性能对比 | 第42-44页 |
3.3.8 NPCS,NG,NPCSG和GPCS电化学性能对比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功能化多孔碳纳米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48-78页 |
4.1 前言 | 第48-49页 |
4.2 实验方案 | 第49页 |
4.2.1 多孔碳纳米球NPCS的制备 | 第49页 |
4.2.2 功能化多孔碳纳米球的制备 | 第4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76页 |
4.3.1 微观形貌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3.2 XRD和Raman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3.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3.4 XPS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3.5 PPD-PC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56-61页 |
4.3.6 PAP-PC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61-65页 |
4.3.7 PNA-PC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65-70页 |
4.3.8 PATP-PCS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70-74页 |
4.3.9 PCS, PPD-PCS,PAP-PCS, PNA-PCS及PATP-PCS的电化学性能 | 第74-7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结论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9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