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魏晋南北朝登高诗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0 前言第10-15页
    0.1 登高诗的界定第10-11页
    0.2 研究成果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0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0.4 主要研究方法第14-15页
1 魏晋南北朝登高诗的创作原因第15-20页
    1.1 登高必赋文学观念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登高的节日习俗和传统第16-17页
    1.3 隐逸潮流影响下对自然的亲近第17-18页
    1.4 传统士人入世情结下的登高行为第18-20页
2 魏晋南北朝登高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流变第20-35页
    2.1 曹魏登高诗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登高诗中的功业意识与忧生之嗟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正始玄学对登高诗的渗透第23-26页
    2.2 两晋登高诗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登高诗中对名位的追求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玄学影响下的道家思想追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《登高诗》和登楼诗的出现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南北朝登高诗研究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登楼诗在南北朝的进一步发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登高诗中的山水情结第32-35页
3 魏晋南北朝登高诗的诗体特征第35-48页
    3.1 登高诗中的审美意象第35-38页
    3.2 渐趋成熟的篇制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五言登高诗的逐渐定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从长篇到中篇、短篇的近体诗发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魏晋南北朝时期登高诗篇制的流变原因第40-42页
    3.3 登高诗与其它诗类的比较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与游仙诗的比较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与山水诗的比较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与游览、行旅、公宴等诗体的比较第46-48页
4 魏晋南北朝登高诗的文学史意义第48-62页
    4.1 魏晋南北朝登高诗的继承与发展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登高主题的继承与丰富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登高诗对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承袭第52-55页
    4.2 魏晋南北朝登高诗对唐代登高诗的影响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登高诗主题的定型与发扬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五言与七言近体登高诗的成熟定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登高诗意境的继承与深化第60-62页
5 结语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附录第66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意大利米兰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
下一篇:“十七年”农村题材小说中的“劳动”与女性书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