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红霉素胁迫下菲降解菌Sphingomonas sp GY2B的微观形貌及蛋白组学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抗生素的简介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机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抗生素污染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红霉素的理化性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红霉素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第15页
    1.2 PAHs的微生物降解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降解PAHs的微生物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蛋白组学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蛋白组学技术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蛋白组学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研究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、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技术路线第21-23页
第二章 红霉素对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微观形貌的影响第23-33页
    2.1 材料和仪器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菌株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置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菌株的活化及降解性能测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红霉素对菌株GY2B表面形貌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红霉素对菌株GY2B内部结构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菌株的活化及降解性能测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红霉素作用下菌株GY2B的扫描电镜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红霉素作用下菌株GY2B的透射电镜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 红霉素胁迫下菌株GY2B细胞活性的研究第33-40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菌株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3-34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死亡、受损及完整细胞的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菌体膜通透性的测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细胞膜电位的测定第35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红霉素胁迫下菌体死亡、受损及完整情况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红霉素胁迫下菌体膜通透性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红霉素胁迫下菌体膜电位的测定第37-3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红霉素胁迫下GY2B蛋白表达差异研究第40-62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菌株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试剂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设备第42-43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蛋白质提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菌体蛋白的双向电泳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蛋白凝胶的染色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凝胶扫描和保存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图像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蛋白凝胶酶解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质谱检测第48-49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蛋白质定量结果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蛋白双向电泳实验图谱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质谱鉴定结果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所有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红霉素胁迫下关键差异蛋白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结论与展望第62-64页
    一、结论第62页
    二、创新点第62-63页
    三、展望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附件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二氧化铈纳米棒负载纳米贵金属催化氧化甲苯研究
下一篇:Pd掺杂Ti/SnO2-Sb电极的制备及其对Ni-EDTA的去除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