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和解制度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页 | 
| 前言 | 第8-9页 | 
| 第1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概述 | 第9-16页 | 
| 1.1 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背景 | 第9-10页 | 
| 1.2 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 
| 1.3 刑事和解制度的特点 | 第11-13页 | 
| 1.4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 | 第13-16页 | 
| 第2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| 第16-23页 | 
| 2.1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 
| 2.1.1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现状 | 第16-17页 | 
| 2.1.2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现状 | 第17-18页 | 
| 2.2 当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3页 | 
| 2.2.1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狭窄 | 第18-19页 | 
| 2.2.2 刑事和解方式单一 | 第19-20页 | 
| 2.2.3 刑事和解的效力规定不详尽 | 第20页 | 
| 2.2.4 刑事和解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| 第20-21页 | 
| 2.2.5 刑事和解的救济机制缺失 | 第21-22页 | 
| 2.2.6 司法人员消极适用刑事和解 | 第22-23页 | 
| 第3章 域外的刑事和解制度 | 第23-28页 | 
| 3.1 德国的协商制度 | 第23-24页 | 
| 3.2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| 第24-26页 | 
| 3.3 国外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6-28页 | 
| 3.3.1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广 | 第26页 | 
| 3.3.2 刑事和解的过程公开透明 | 第26页 | 
| 3.3.3 法官对刑事和解进行司法审查 | 第26-27页 | 
| 3.3.4 刑事和解效力的可期待性 | 第27-28页 | 
| 第4章 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议 | 第28-36页 | 
| 4.1 适当拓宽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| 第28-29页 | 
| 4.2 构建多元化的刑事和解方式 | 第29-31页 | 
| 4.3 设立合理的经济赔偿标准 | 第31页 | 
| 4.4 完善刑事和解的监督制度 | 第31-32页 | 
| 4.5 完善刑事和解的救济制度 | 第32-33页 | 
| 4.6 明确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| 第33-34页 | 
| 4.7 设立专门的刑事和解机构 | 第34-36页 | 
| 结语 | 第36-37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 
| 致谢 | 第39-40页 | 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