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幸福感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现实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思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8-19页
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概念界定第19-31页
    一、幸福思想的来源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西方幸福思想的来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我国幸福思想的来源第22-23页
    二、幸福与幸福感的基本概念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幸福与幸福感及其关系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幸福与快乐及其关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幸福与欲望及其关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幸福的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及其关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幸福的真实性与虚拟性及其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三、新媒体的概念与特点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媒体的概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媒体的特点第28-31页
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调查第31-41页
    一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问卷调查第31页
    二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第31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的积极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的消极影响第34-41页
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第41-49页
    一、社会管理方式不健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对新媒体管理存在问题第42页
    二、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对新媒体的使用不到位第42-43页
    三、家庭成员缺少互动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媒体时代家庭结构的松散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媒体时代家庭教育的片面化第44-45页
    四、个人认识存在偏差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第47-49页
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第49-63页
    一、社会管理新媒体,为大学生提升幸福感营造环境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加强对新媒体的技术管理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完善对新媒体的法律监管第49-50页
    二、高校利用新媒体,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注重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52-53页
    三、父母使用新媒体,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营造和谐家风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第54-55页
    四、大学生认识新媒体,提升幸福能力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认识新媒体的诱惑性,提升发现幸福的能力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认识新媒体的两面性,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认识新媒体的虚拟性,提升拓展幸福的能力第61-63页
结语第63-64页
附录第64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个人简介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
下一篇:高校后勤员工激励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