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河下游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生态调度 | 第13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20页 |
2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5-17页 |
2.1.1 河流水系、湖泊 | 第16页 |
2.1.2 地质地貌 | 第16页 |
2.1.3 气候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4 土壤植被 | 第17页 |
2.1.5 水文特征 | 第17页 |
2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7-20页 |
2.2.1 分区划分 | 第17-18页 |
2.2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 | 第20-37页 |
3.1 黑河下游水分耗散过程 | 第20-21页 |
3.2 黑河下游生态目标的确定 | 第21-23页 |
3.3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计算 | 第23-37页 |
3.3.1 研究区范围、对象以及时段划分 | 第23页 |
3.3.2 生态需水计算单元的划分 | 第23页 |
3.3.3 生态需水计算参数率定 | 第23-31页 |
3.3.4 黑河下游生态需水预测与分析 | 第31-37页 |
第四章 黑河下游生态调度 | 第37-52页 |
4.1 近期黑河下游生态调度指标 | 第37-38页 |
4.1.1 狼心山断面水量配置指标 | 第37页 |
4.1.2 地下水位指标 | 第37-38页 |
4.1.3 东居延海水量指标 | 第38页 |
4.2 黑河下游生态水量调度实施方案 | 第38-45页 |
4.2.1 下游水系及绿洲分布 | 第38-43页 |
4.2.2 绿洲不同植被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| 第43-45页 |
4.3 下游绿洲核心区水量调度 | 第45-51页 |
4.3.1 狼心山断面水量配置 | 第45-46页 |
4.3.2 昂茨闸以下绿洲核心区概况 | 第46-47页 |
4.3.3 水量调度研究实例 | 第47-51页 |
4.4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5.1 主要成果与结论 | 第52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说明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