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8页 |
1.4.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4.1.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4.1.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 | 第14页 |
1.4.2 民宿旅游研究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4.2.1 国外民宿旅游研究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4.2.2 国内民宿旅游研究概述 | 第15-16页 |
1.4.3 乡村庭院研究概述 | 第16-17页 |
1.4.3.1 国外乡村庭院研究概述 | 第16页 |
1.4.3.2 国内乡村庭院研究概述 | 第16-17页 |
1.4.4 展望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乡村民宿庭院景观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1.1 乡村旅游 | 第19页 |
2.1.2 农家乐与民宿 | 第19页 |
2.1.3 乡村庭院与民宿庭院 | 第19-20页 |
2.2 民宿庭院研究的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2.2.1 人居环境科学 | 第20页 |
2.2.2 景观生态学 | 第20页 |
2.2.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1页 |
2.2.5 旅游心理学理论 | 第21页 |
2.3 乡村民宿庭院与城市民宿庭院比较 | 第21-24页 |
2.3.1 庭院资源环境比较 | 第21-22页 |
2.3.2 庭院功能定位比较 | 第22页 |
2.3.3 庭院基础设施比较 | 第22-23页 |
2.3.4 庭院人文环境比较 | 第23-24页 |
3 丽水市乡村民宿庭院景观建设现状与调研分析 | 第24-45页 |
3.1 丽水地域资源概况 | 第24-26页 |
3.1.1 自然地理 | 第24页 |
3.1.2 历史文化 | 第24-25页 |
3.1.3 物产特产 | 第25-26页 |
3.2 丽水民宿发展概况 | 第26-32页 |
3.2.1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| 第27-28页 |
3.2.2 民宿的市场需求情况 | 第28页 |
3.2.3 民宿的类型和特点 | 第28-32页 |
3.3 民宿庭院景观建设内容调查 | 第32-43页 |
3.3.1 民宿庭院景观经营现状 | 第32-33页 |
3.3.2 民宿庭院空间布局形式 | 第33-35页 |
3.3.2.1“一”字型 | 第34页 |
3.3.2.2“L”型、“凹”型 | 第34页 |
3.3.2.3 合院型 | 第34-35页 |
3.3.3 民宿庭院植物景观现状 | 第35-38页 |
3.3.3.1 传统庭院注重实用,民宿庭院注重美观 | 第35页 |
3.3.3.2 植物品种繁多,乡土树种为主 | 第35-37页 |
3.3.3.3 彩叶树种不足,季相变化不够丰富 | 第37页 |
3.3.3.4 落叶树与常绿树种植比例失调,景观延续性不足 | 第37-38页 |
3.3.3.5 植物种植缺少生态、艺术考虑 | 第38页 |
3.3.4 民宿庭院小品、设施现状 | 第38-41页 |
3.3.4.1 庭院围墙 | 第38-39页 |
3.3.4.2 休憩设施 | 第39页 |
3.3.4.3 铺装 | 第39-40页 |
3.3.4.4 景观小品 | 第40-41页 |
3.3.4.5 水景 | 第41页 |
3.3.5 民宿庭院分布类型 | 第41-43页 |
3.4 丽水市乡村民宿庭院景观现状特点 | 第43-45页 |
3.4.1 民宿庭院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4页 |
3.4.2 民宿庭院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优势 | 第44-45页 |
4 丽水市乡村民宿庭院景观建设模式的确立与设计 | 第45-58页 |
4.1 丽水市乡村民宿建设模式的确立 | 第45-46页 |
4.1.1 经济实用型民宿景观模式 | 第45页 |
4.1.2 生态园艺型民宿景观模式 | 第45-46页 |
4.1.3 民俗文化型民宿景观模式 | 第46页 |
4.2 民宿庭院景观建设设计原则 | 第46-49页 |
4.2.1 强调庭院景观生态性 | 第46-47页 |
4.2.2 注重庭院乡土性景观意象的表达 | 第47-48页 |
4.2.3 反应乡村农业文化内涵 | 第48页 |
4.2.4 注重游客参与体验性 | 第48-49页 |
4.2.5 景观、游憩、生产三大功能相结合 | 第49页 |
4.3 民宿庭院景观建设模式要素设计 | 第49-56页 |
4.3.1 经济实用型庭院景观要素设计 | 第49-52页 |
4.3.1.1 空间特征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.1.2 景观要素设计 | 第50-52页 |
4.3.2 生态园艺型庭院景观模式 | 第52-55页 |
4.3.2.1 空间特征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.2.2 景观要素设计 | 第53-55页 |
4.3.3 民俗文化型庭院景观模式 | 第55-56页 |
4.3.3.1 空间特征分析 | 第55页 |
4.3.3.2 景观要素设计 | 第55-56页 |
4.4 民宿庭院景观建设模式小结 | 第56-58页 |
5 丽水市乡村民宿庭院景观改造案例实证分析 | 第58-74页 |
5.1 经济实用型民宿庭院——草木堂·隐泉 | 第58-62页 |
5.1.1 空间特征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1.2 景观要素设计 | 第60-62页 |
5.2 生态园艺型庭院——茑舍 | 第62-67页 |
5.2.1 空间总体布局 | 第63-65页 |
5.2.2 景观要素设计 | 第65-67页 |
5.3 民俗文化型庭院——洞源壹号 | 第67-74页 |
5.3.1 空间特征分析 | 第68-71页 |
5.3.2 景观要素设计 | 第71-7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附录一:图表索引 | 第79-82页 |
图目录 | 第79-80页 |
第三章 | 第79页 |
第四章 | 第79-80页 |
表目录 | 第80-82页 |
第二章 | 第80页 |
第三章 | 第80-81页 |
第五章 | 第81-82页 |
附表 | 第82-8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