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研究--以《牛人说》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20页 |
2.1 新媒体 | 第15-16页 |
2.2 节目主持人 | 第16-17页 |
2.3 品牌塑造 | 第17-18页 |
2.4 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 | 第18-20页 |
3 新媒体节目《牛人说》 | 第20-27页 |
3.1 从时间维度认识《牛人说》 | 第20-22页 |
3.2 从行业影响认识《牛人说》 | 第22-24页 |
3.3 从经济效益认识《牛人说》 | 第24-25页 |
3.4 从主持人角度认识《牛人说》 | 第25-27页 |
4 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的动因 | 第27-32页 |
4.1 媒体业态的转型 | 第27-29页 |
4.2 节目形态多样化 | 第29-30页 |
4.3 主持人的生存压力 | 第30-32页 |
5 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的内容 | 第32-40页 |
5.1 塑造个人形象标识 | 第32-34页 |
5.1.1 形象标识的构成维度 | 第32-33页 |
5.1.2 形象标识的特征 | 第33-34页 |
5.2 形成受众反馈机制 | 第34-37页 |
5.2.1 信任的内涵是反馈机制的建立 | 第34-35页 |
5.2.2 受众反馈机制的特征 | 第35-37页 |
5.3 创造节目共享经济 | 第37-40页 |
5.3.1 共享经济的意义 | 第37-38页 |
5.3.2 节目共享经济的特征 | 第38-40页 |
6 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的策略 | 第40-45页 |
6.1 从个人出发塑造形象标识 | 第40-41页 |
6.1.1 通过主持人的姓或名增强节目标识 | 第40-41页 |
6.1.2 通过个人形象形成显著标志 | 第41页 |
6.2 借力社群传播形成反馈机制 | 第41-43页 |
6.2.1 反馈机制要以受众为主体 | 第42页 |
6.2.2 在社群中形成反馈机制 | 第42-43页 |
6.3 通过轻资产小制作创造共享经济 | 第43-45页 |
6.3.1 长短期目标结合 | 第43-44页 |
6.3.2 轻资产运营 | 第44-45页 |
7 新媒体节目《牛人说》的实践探索 | 第45-52页 |
7.1 《牛人说》对主持人形象标识的实践探索 | 第45-47页 |
7.1.1 主持人的形象标识 | 第45-46页 |
7.1.2 实践探索 | 第46-47页 |
7.2 《牛人说》对反馈机制的实践探索 | 第47-49页 |
7.2.1 受众的反馈机制 | 第47-48页 |
7.2.2 实践探索 | 第48-49页 |
7.3 《牛人说》对共享经济的实践探索 | 第49-52页 |
7.3.1 节目的共享经济 | 第49-50页 |
7.3.2 实践探索 | 第50-52页 |
8 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