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用于食品中李斯特细菌检测的纳米微悬臂梁传感器技术的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1章 引言第11-29页
   ·悬臂梁传感器的概述第12-23页
     ·悬臂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悬臂梁传感器的读出方式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悬臂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 ·悬臂梁传感器的在生化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第20-23页
   ·李斯特细菌检测技术的发展第23-25页
   ·压阻式悬臂梁传感器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5-27页
   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7-29页
第2章 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因子概述第29-32页
   ·LM 的毒力机理第29页
   ·李斯特细菌的毒力基因第29-32页
     ·prfA(转录活化因子)第29-30页
     ·hlyA基因(李氏溶菌素)第30页
     ·肌动蛋白聚合蛋白(Actin polymerizing protein,ActA)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内化素(Internalin)第31页
     ·纤连蛋白结合蛋白(fbpA)第31-32页
第3章 李斯特细菌基因探针的设计和细菌的提取第32-46页
   ·材料和试剂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菌种和质粒第32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32-33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3-40页
     ·探针的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细菌培养第34页
     ·细菌总DNA的提取第34-35页
     ·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5页
     ·PCR反应体系第35-36页
     ·PCR 产物的回收第36-37页
     ·hlyA 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第37-39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 pMD-18T/hlyA 的进行PCR 鉴定第39页
     ·探针与hlyA基因扩增产物斑点杂交第39-4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40-45页
     ·LM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第40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 PCR扩增第40-41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 pMD-18T/hlyA 的鉴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·hlyA 基因的序列测定第42-44页
     ·所设计探针与目的基因PCR产物斑点杂交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4章 李斯特细菌hlyA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第46-56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46-51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7-51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51-54页
     ·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GEX-3X/hlyA的鉴定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不同诱导时间的SDS-PAGE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·IPTG浓度的优化的结果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第53页
     ·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印迹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·纯化蛋白LLO的 SDS-PAGE 分析第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5章 硅微悬臂梁传感器的连续层合模型与设计优化第56-74页
   ·基本理论第56-59页
     ·静态弯曲模式的 2 种负载方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的灵敏度第57页
     ·压阻效应第57-59页
   ·硅微悬臂梁的连续层合薄板模型第59-70页
     ·硅微悬臂梁的基本结构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建模第61-62页
     ·FEM模拟结果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压敏电阻掺杂类型、几何尺寸与位置分不对灵敏度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 ·微悬臂梁几何尺寸对灵敏度的影响第67-70页
   ·灵敏度优化小结第70-71页
   ·设计准则与优化结果第71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6章 二氧化硅微悬臂梁传感器的非连续层合薄板模型与设计优化第74-92页
   ·二氧化硅微悬臂梁基本结构第74-76页
   ·末端外力负载的模型第76-80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第76-77页
     ·FEM模拟验证与比较第77-80页
   ·表面应力负载的模型第80-87页
     ·分段模型的建立第80-82页
     ·FEM模拟验证与比较第82-86页
     ·设计准则与优化结果第86-87页
   ·二氧化硅微悬臂梁的热特性分析第87-90页
     ·二氧化硅微悬臂梁热特性的FEM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  ·差分电桥设计第89-9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0-92页
第7章 微悬臂梁检测李斯特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第92-108页
   ·微悬臂梁传感器的DNA检测方案第92-93页
   ·微悬臂梁传感器的表面修饰研究第93-98页
     ·表面修饰方案设计第93页
     ·自组装单层分子膜的研究第93-97页
     ·DNA探针分子的固定方法第97-98页
   ·微悬臂梁传感器的基因检测研究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基因检测实验装置与流程第98-10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讨论第100-10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6-108页
第八章 结论第108-110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成果第108-109页
   ·论文工作的创新点第109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6页
致谢第116-117页
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117-118页
纳米微悬臂梁传感器梁综述第118-125页
 参考文献第123-125页
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情况第125页

论文共1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区域性大型医用设备优化配置研究
下一篇:北运河水体中氨氮的氧化过程及微生物响应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