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8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8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11-15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五节 本文的结构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7页 |
第一节 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和特征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| 第19-26页 |
一、风险管理的理论和特点 | 第19-21页 |
二、安全管理的方针和原则 | 第21-23页 |
三、安全风险管理对象和过程 | 第23-26页 |
第三节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配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规划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配电线路工程项目的特点 | 第27-29页 |
一、责任主体多 | 第27页 |
二、施工流动性强 | 第27-28页 |
三、基础知识薄弱 | 第28页 |
四、环境条件较差 | 第28页 |
五、工期紧张、准备工作多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安全风险管理规划 | 第29-35页 |
一、确定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| 第29页 |
二、施工现场主要干系人 | 第29-34页 |
三、配电线路工程项目WBS | 第34-35页 |
四、建立风险登记册模板 | 第35页 |
第三节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配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分析 | 第36-57页 |
第一节 项目安全风险辨识 | 第36-47页 |
—、风险辨识的原则 | 第36-37页 |
二、风险辨识的依据 | 第37-38页 |
三、风险辨识的方法 | 第38-40页 |
四、安全风险识别结果 | 第40-47页 |
第二节 项目安全风险评估 | 第47-56页 |
—、风险评估的方法 | 第47-50页 |
二、风险评估的过程 | 第50页 |
三、风险评估的结果 | 第50-56页 |
第三节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配电线路工程安全风险控制 | 第57-67页 |
第一节 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| 第57-58页 |
一、风险规避 | 第57页 |
二、风险削减 | 第57-58页 |
三、风险转移 | 第58页 |
四、风险自留 | 第58页 |
第二节、安全风险应对计划 | 第58-61页 |
一、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| 第58页 |
二、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| 第58-61页 |
三、安全风险应急措施 | 第61页 |
第三节 安全风险监控及后评价 | 第61-64页 |
一、安全风险监控的内容 | 第61-62页 |
二、安全风险监控的方法 | 第62-63页 |
三、安全风险管理后评价 | 第63-64页 |
第四节 安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| 第64-66页 |
一、理念保障 | 第64页 |
二、组织保障 | 第64页 |
三、技术保障 | 第64-65页 |
四、制度保障 | 第65-66页 |
五、物质保障 | 第66页 |
六、资金保障 | 第66页 |
第五节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70页 |
一、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二、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68-70页 |
附录 | 第70-100页 |
附录1:配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 | 第70-91页 |
附表1:LEC评价法专家打分情况(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) | 第76-81页 |
附表2:LEC评价法专家打分情况(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) | 第81-86页 |
附表3:LEC评价法专家打分情况(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后果C) | 第86-91页 |
附录2:配电线路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登记册 | 第91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