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抗生素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分布 | 第11-12页 |
1.2.3 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1.3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1 物化处理法 | 第13页 |
1.3.2 生物处理法 | 第13-14页 |
1.3.3 电化学法 | 第14页 |
1.3.4 高级氧化法 | 第14页 |
1.4 铁炭微电解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1.4.1 铁炭微电解法的原理 | 第14-16页 |
1.4.2 铁炭微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4.3 铁炭微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优缺点 | 第19-20页 |
1.4.4 铁炭微电解法的发展方向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复合型铁炭微电解材料的制备 | 第24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2.2.1 化学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5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.1 铁炭材料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2.3.2 单因素影响实验 | 第26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1页 |
2.4.1 单因素影响的研究 | 第26-29页 |
2.4.2 铁炭材料的表征 | 第29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铁炭微电解法对三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研究 | 第32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实验材料 | 第32-34页 |
3.2.1 实验用水 | 第32-33页 |
3.2.2 化学试剂 | 第33页 |
3.2.3 实验仪器 | 第33-34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3.1 实验步骤 | 第34页 |
3.3.2 分析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5页 |
3.4.1 传统铁炭材料去除青霉素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4.2 铁炭微电解反应体系的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4.3 传统铁炭材料与新型复合材料的对比实验 | 第42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铁炭微电解法对三种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研究 | 第46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实验材料 | 第46-49页 |
4.2.1 实验用水 | 第46-47页 |
4.2.2 化学试剂 | 第47-48页 |
4.2.3 铁炭材料 | 第48页 |
4.2.4 实验仪器 | 第48页 |
4.2.5 试验装置 | 第48-49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4.3.1 实验步骤 | 第49页 |
4.3.2 分析方法 | 第49-51页 |
4.4 铁炭微电解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1-57页 |
4.4.1 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4.2 铁炭填料投加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4.3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4.4 初始pH值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4.5 曝气条件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4.5 铁炭微电解法降解磺胺机理初探 | 第57-62页 |
4.5.1 pH变化的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.2 TOC、TN浓度变化的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5.3 无机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5.4 降解中间产物(SM1)的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5.1 结论 | 第64-65页 |
5.2 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