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3-42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6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6-40页 |
1.2.1 风力发电机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1.2.2 直流系统研究现状 | 第22-31页 |
1.2.3 风电直流并网系统研究现状 | 第31-36页 |
1.2.4 风电场直流并网集电系统电压建立方法 | 第36-38页 |
1.2.5 风电直流并网系统电网故障穿越方法 | 第38-39页 |
1.2.6 风电直流并网系统直流故障穿越方法 | 第39-40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40-42页 |
2 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 | 第42-70页 |
2.1 引言 | 第42页 |
2.2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 | 第42-62页 |
2.2.1 风力机模型 | 第42-45页 |
2.2.2 轴系传动装置模型 | 第45页 |
2.2.3 异步发电机模型 | 第45-49页 |
2.2.4 转子侧换流器模型与控制 | 第49-55页 |
2.2.5 电网侧换流器模型与控制 | 第55-57页 |
2.2.6 低电压穿越控制 | 第57-59页 |
2.2.7 PSCAD/EMTDC模型搭建和仿真验证 | 第59-62页 |
2.3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 | 第62-68页 |
2.3.1 风力机模型 | 第63页 |
2.3.2 轴系传动装置模型 | 第63页 |
2.3.3 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 | 第63-65页 |
2.3.4 电机侧换流器模型与控制 | 第65-67页 |
2.3.5 电网侧换流器模型与控制 | 第67页 |
2.3.6 低电压穿越控制 | 第67页 |
2.3.7 PSCAD/EMTDC模型搭建和仿真验证 | 第67-6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3 海上风电场二电平柔性直流输电并网系统暂态特性研究 | 第70-85页 |
3.1 引言 | 第70-71页 |
3.2 并网VSC-HVDC模型及其控制 | 第71-74页 |
3.2.1 风电场侧换流器模型及其控制 | 第72-73页 |
3.2.2 电网侧换流器模型及其控制 | 第73-74页 |
3.3 故障期间换流器站间交互协调控制 | 第74-75页 |
3.4 直驱式永磁风电场通过VSC-HVDC并网仿真验证 | 第75-84页 |
3.4.1 风速发生改变时风电场并网系统响应 | 第77-79页 |
3.4.2 风电场集电系统故障系统暂态响应 | 第79-81页 |
3.4.3 电网交流系统故障系统暂态响应 | 第81-82页 |
3.4.4 加入换流站交互协调控制后的电网交流系统故障系统暂态响应 | 第82-8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4 海上风电场MMC-HVDC并网系统暂态行为分析 | 第85-100页 |
4.1 引言 | 第85-86页 |
4.2 并网MMC-HVDC模型及其控制 | 第86-89页 |
4.2.1 风电场并网MMC模型及阀级控制 | 第86-87页 |
4.2.2 风电场侧MMC换流站模型及其控制 | 第87-88页 |
4.2.3 电网侧MMC换流站模型及其控制 | 第88-89页 |
4.3 海上风电场通过MMC-HVDC并网仿真模型建立 | 第89-92页 |
4.4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92-99页 |
4.4.1 风速发生改变时风电场并网系统响应 | 第92-93页 |
4.4.2 风电场集电系统故障时系统暂态响应 | 第93-95页 |
4.4.3 电网交流系统故障时系统暂态响应 | 第95-97页 |
4.4.4 MMC-HVDC单极直流故障系统暂态响应 | 第97-9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5 风电场C-MMC-HVDC并网系统直流故障穿越研究 | 第100-114页 |
5.1 引言 | 第100-101页 |
5.2 并网C-MMC-HVDC模型及其控制 | 第101-104页 |
5.2.1 C-MMC拓扑结构及基本控制 | 第101-103页 |
5.2.2 WFC-MMC换流站模型及其控制 | 第103-104页 |
5.2.3 GSC-MMC换流站模型及其控制 | 第104页 |
5.3 C-MMC闭锁机理分析 | 第104-105页 |
5.4 风电场C-MMC并网系统直流故障穿越方法 | 第105-108页 |
5.4.1 直流故障风电场并网系统控制 | 第105-106页 |
5.4.2 故障恢复风电场并网系统重启动控制 | 第106-108页 |
5.5 风电场通过C-MMC-HVDC并网仿真模型建立 | 第108-109页 |
5.6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109-113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114-116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14-115页 |
6.2 研究工作展望 | 第115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26-12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