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1 引言 | 第14-23页 |
1.1 选题及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1.1.1 选题理由与意义 | 第14页 |
1.1.2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5-2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5-18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2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4 主要内容与结构 | 第21-23页 |
1.4.1 总体概述 | 第21页 |
1.4.2 基本结构 | 第21-23页 |
2 卫生正义的由来 | 第23-33页 |
2.1 生不正义的“浮世绘” | 第23-25页 |
2.1.1 医药费用之高成为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| 第23页 |
2.1.2 医患矛盾中的患者心理 | 第23页 |
2.1.3 医疗资源去哪儿了? | 第23-24页 |
2.1.4 惊人的天价医疗费 | 第24页 |
2.1.5 医疗新闻背后的“推手” | 第24页 |
2.1.6 医药腐败之殇 | 第24-25页 |
2.1.7 暴力伤医面面观 | 第25页 |
2.2 卫生不正义的实质 | 第25-33页 |
2.2.1 “天价医疗费”与“大医院扩张”的孪生关系 | 第25-29页 |
2.2.2 医疗保障制度的名与实 | 第29-31页 |
2.2.3 医患关系剑拔弩张与社会舆论严重偏向 | 第31-32页 |
2.2.4 生体系的法理价值定位偏误 | 第32-33页 |
3 卫生正义的解读 | 第33-40页 |
3.1 卫生正义的界定 | 第33-36页 |
3.1.1 回归“得其应得”的正义 | 第33-35页 |
3.1.2 卫生正义的概念 | 第35-36页 |
3.2 卫生正义的构成要素 | 第36-38页 |
3.2.1 卫生正义的主体 | 第36页 |
3.2.2 卫生正义的客体 | 第36-37页 |
3.2.3 卫生正义的内容 | 第37-38页 |
3.3 卫生正义的基本分类 | 第38-40页 |
3.3.1 卫生正义立基的卫生体系构架 | 第38-39页 |
3.3.2 卫生正义的类型 | 第39-40页 |
4 卫生筹资正义 | 第40-50页 |
4.1 资金筹集中的正义 | 第40-43页 |
4.1.1 减少个人现金支出 | 第40-41页 |
4.1.2 强化政府卫生责任 | 第41-43页 |
4.2 基金统筹中的正义 | 第43-46页 |
4.2.1 疾病经济风险在事前和事后的分担 | 第43-45页 |
4.2.2 疾病经济风险在人群之间的分摊 | 第45-46页 |
4.2.3 疾病经济风险在基金之间的共担 | 第46页 |
4.3 购买服务中的正义 | 第46-50页 |
4.3.1 服务包设定 | 第46-48页 |
4.3.2 供方支付方式设定 | 第48页 |
4.3.3 需方共付方式设定 | 第48-50页 |
5 服务提供正义 | 第50-62页 |
5.1 卫生服务提供者应享有的权利 | 第51-53页 |
5.1.1 卫生服务提供者权利背后的人性 | 第51-52页 |
5.1.2 基于人性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权利 | 第52-53页 |
5.2 实现卫生服务提供者权利面临的问题 | 第53-58页 |
5.2.1 当前的政府支付制度安排 | 第53-56页 |
5.2.2 制度安排对卫生服务提供者权利的忽视 | 第56-58页 |
5.3 重塑卫生服务提供的正义 | 第58-61页 |
5.3.1 从医保角度保障医务人员提供劳务性服务的经济利益 | 第58-59页 |
5.3.2 赋予医疗卫生机构适当的经济激励 | 第59页 |
5.3.3 赋予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内在动力 | 第59-61页 |
5.4 卫生服务提供者的义务与责任补遗 | 第61-62页 |
5.4.1 提供“公益性”服务的义务不能只是口号 | 第61页 |
5.4.2 供方权利设置得当是要求供方合理履行义务的前提 | 第61页 |
5.4.3 供方权利亦是供方法律责任的源泉 | 第61-62页 |
6 医药市场正义 | 第62-71页 |
6.1 法治视域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| 第62-64页 |
6.1.1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源流 | 第62-63页 |
6.1.2 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| 第63页 |
6.1.3 以法治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| 第63-64页 |
6.2 医药市场准入的正义 | 第64-65页 |
6.2.1 医药市场准入问题审视 | 第64-65页 |
6.2.2 实现医药市场准入正义 | 第65页 |
6.3 医药市场交易的正义 | 第65-68页 |
6.3.1 医药交易市场问题审视 | 第66-67页 |
6.3.2 实现医药市场交易正义 | 第67-68页 |
6.4 培育医疗保险金融市场 | 第68-71页 |
6.4.1 形成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统一购买力 | 第69页 |
6.4.2 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与商业健康保险资金通盘使用 | 第69页 |
6.4.3 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| 第69-70页 |
6.4.4 建立健全产品责任保险机制 | 第70页 |
6.4.5 落实保险资金与救助资金的对接机制 | 第70-71页 |
7 卫生治理正义 | 第71-94页 |
7.1 政治国家维度的卫生治理正义 | 第71-75页 |
7.1.1 确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| 第72页 |
7.1.2 确立统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的卫生行政管理新体制 | 第72-75页 |
7.2 私人领域维度的卫生治理正义 | 第75-78页 |
7.2.1 赋予市场主体的自治权 | 第75-76页 |
7.2.2 创设容纳私立机构良性发展的制度环境 | 第76-78页 |
7.3 公民社会维度的卫生治理正义 | 第78-83页 |
7.3.1 中西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分析 | 第78-79页 |
7.3.2 公民社会参与治理的机制 | 第79-81页 |
7.3.3 公民社会与卫生治理 | 第81-83页 |
7.4 模糊地带维度的卫生治理正义 | 第83-94页 |
7.4.1 结社革命与公私结盟 | 第83-87页 |
7.4.2 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中的正义问题 | 第87-93页 |
7.4.3 对卫生治理模糊地带的评价 | 第93-94页 |
8 卫生正义的法律体系 | 第94-121页 |
8.1 使法治“得其应得” | 第94-98页 |
8.1.1 法治的三重维度与中国法治道路的选择 | 第94-95页 |
8.1.2 法治与改革的互动 | 第95-96页 |
8.1.3 卫生立法尚未引领和推动卫生改革 | 第96-98页 |
8.2 卫生法律体系审视 | 第98-104页 |
8.2.1 宪法有关条款 | 第98页 |
8.2.2 卫生行政法审视 | 第98-100页 |
8.2.3 与卫生有关的民商法 | 第100-102页 |
8.2.4 医疗刑法 | 第102页 |
8.2.5 与卫生有关的社会法 | 第102-104页 |
8.3 将正义融入卫生法律体系 | 第104-121页 |
8.3.1 卫生正义的宪法确认 | 第104-107页 |
8.3.2 卫生基本法对于卫生正义的保障 | 第107-117页 |
8.3.3 其他法对于卫生正义的保障 | 第117-121页 |
结语 | 第121-123页 |
中外文参考文献 | 第123-130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30-131页 |
后记 | 第131页 |